自然资源
东安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比较肥沃。西部和西北部适合林业,东部和东南部适合水稻和多种经营。矿产种类较多,除白云石、石灰岩、煤、锰外,其他因藏量少、埋藏深,不便大规模开采。人均占有水资源高于全国乃至全省,但分布不均,西部西北部及河流两岸常有水灾,北部东北部高岗地区常有旱灾,岩溶地区地下水位低,旅游资源丰富但不集中。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种类
2004年统计,全县人均土地0.38公顷按其使用可划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其他和不宜等五个类型。
(一)宜农地
面积3.51万公顷,占总面积15.81%。其中:一等地2.26万公顷,占宜农地64.36%这类土地地形平缓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0.6米以下,水稻亩产500公斤以上;二等地0.63万公顷,占宜农地17.89%,包括淹育性、潜育性、渗育性、矿毒性等水稻土和菜园土。这类土地抗早能力差,排水不良,潜育化程度高,漏水漏肥或有矿毒水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一定限制,一般种水稻,产量在200公斤~500公斤左右;三等地0.62万公顷,占宜农地17.75%,主要是旱土和宜农荒山,土地质量较差,一般无水利设施,速效养分含量低,缺磷少钾,偏酸或偏碱,水稻亩产 200 公斤以下。
(二)宜林地
面积14.27万公顷,占总面积64.28%其中一等地11.67万公顷,占宜林地81.78%,土层厚度大于80厘米,一般坡度小于25度,土壤较肥沃,是发展林木生产较佳地段;二等地1.94万公顷,占宜林地13.59%,土层厚度一般在40厘米~80厘米,对林木生产有一定影响;三等地0.66万公顷,占宜林地4.63%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下,坡度大于25度,对林木生产影响较大。
(三)宜牧地
面积1.14万公顷。占总面积5.14%。其中:一等地0.03万公顷,占宜牧地2.6%,主要是山地草丛类草场,多分布在海拔1250米1880米的西部中山草甸土地段。土质疏松肥沃,牧草生长茂盛,亩产鲜草1200多公斤,优等牧草占60%以上,但因海拔高,坡度陡,气温低,未开发利用,属处女草场;二等地0.22万公顷,占宜牧地19.3%,主要是丘陵草丛和灌丛类草场,多分布在岩溶丘陵、变质岩丘陵低山和中山红壤地段,自然肥力低,牧草产量不高,亩产鲜草580公斤左右。但中山黄红壤地段的灌丛类草场土质较肥沃,土壤疏松湿润亩产鲜草800多公斤,良等牧草占60%以上优等及中等牧草占40%左右;三等地0.89万公顷,占宜牧地78.1%,主要是丘陵草丛类和灌木类草场。丘陵草从类草场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土质差,水土流失严重,鲜草产量低,属兼用型草场,灌木类草场多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西部和西北部中山,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亩产鲜草1780公斤左右,中等牧草占60%,低等牧草占40%。
(四)其他宜用地
面积0.3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1.44%主要包括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占地、特殊用地和田埂、土埂等类型。
(五)不宜地
面积0.3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1.44%主要是目前暂不能利用的裸土、裸岩和沙滩。
二、土壤种类
受气候影响,东安土壤脱硅富铝化过程强烈,形成了自然土以红壤为主的土壤分类系统,有10个土类,18个亚类,144个土种,其中水稻土有63个士种,早地有32个土种。10个土类的构成比例是:红壤12.31万公顷,占66.76%;水稻土3.57万公顷,占19.36%;菜园土55公顷,占0.03%;潮土590.1公顷,占0.32%;山地黄壤1.09万公顷,占5.89%;黄棕壤3853.9公顷,占2.09%;山地草甸土221.3公顷,占0.12%;黑色石灰土5919.2公顷,占3.21%;红色石灰土1954.6公顷,占1.06%;紫色土2139.0公顷,占1.16%。
(一)北部中低山丘陵红壤区
包括花桥、大盛、南桥镇以及原黄泥洞林场的南镇工区,面积2.3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10.4%。其中丘陵红壤占62.5%;山地红壤占37.5%。海拔一般在300米~500米。成土母质主要是板页岩、砂岩和部分灰岩,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其次为黄红壤,稻田多为潴育性和育性水稻土,旱土主要是红沙泥和红黄沙泥土
(二)西部、西北部中山黄壤黄棕壤区
包括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庙口镇一部分和川岩乡的榴星、高亭子、上界头、下界头江田、白牙水、赤皮园,鹿马桥镇的简家岭,新圩江镇的金浪、盈盛、大浪、双江口、莫家岭、茶源江,芦洪市镇的旋帽、绿化,大盛镇的半山、魏家、栗木,花桥镇的唐家岭,黄泥洞林场的皂水凼、线江冲、苏家岭、大宽、肖家岭、龙井、蚂蝗岗、唐家岭、新圩工区。面积5.0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22.9%。本土区隶属越城岭,中山面积大,占90%多。山高、坡陡、谷深、流曲地貌复杂,相对温差大。海拔在400米~1822.4米之间。成土母质主要是板页岩、砂页岩及花岗岩。山地土壤多为黄壤、黄棕壤,稻田以沙泥田、河沙泥田、青沙泥田、山阴冷浸田为主,旱土主要为红黄沙泥和黄沙泥土。
(三)东部东南丘陵岗地红壤区
包括大庙口、紫溪市、白牙市、横塘、井头圩、大江口、石期市、端桥铺、芦洪市等乡(镇)以及新圩江镇和川岩乡的一部分。面积14.8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66.67%,其中丘陵红壤占70.5%、平原红壤占24.1%、水面占5.4%地势平缓,海拔一般在400米以下,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板页岩、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其次是岩性土和紫色土。稻田以潴育性水稻土为主,有河沙泥田、黄泥田、黄红泥田、碱紫泥田、灰泥田和鸭屎泥田。旱土为黄泥土、红黄泥土、紫泥土、紫沙土、河沙泥土、灰红土、宴壳土等。
第二节矿产资源
东安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钨锑、金、白云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共有矿床矿(化)点120多处,已被开采利用的有煤、锰钨、锑、白云石、石灰石、粘土、河沙及矿泉水等1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其中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9个,累计探明储量2.06亿吨。经过多年开采,保有探明储量1.88亿吨,潜在经济总值50.29亿元。铁、钨、铜、锑、银等金属矿和贵金属矿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中山地带;石灰石、白云石、煤、锰和粘土等矿产广泛分布于南部低山丘陵、东部和中部丘陵地带。
一、能源矿产
(一)煤
除新圩江镇、川岩乡和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泥洞林场未发现煤外,其余14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煤层和煤矿分布。煤层或煤矿分布点多面广,但规模小,煤层薄。紫溪市、蓝家村、铜鼓岭和石期市矿区,属古生代煤系,煤层结构简单,煤厚0.3米~1.2米,成不连续透镜体产出,牌号为中高灰、中高硫无烟煤。南桥镇矿区属中生代煤系,煤层结构复杂,煤厚0~2米,亮煤最多,夹细条状镜煤和暗煤为辅,属中灰、中硫2号气煤。全县已探明C,级以上煤矿储量173.93万吨,估计煤矿储量338.04万吨,其中南桥镇矿区10万吨,紫溪市矿区57.5万吨,蓝家村矿区341万吨,铜古岭矿区55.97万吨,竹木町矿区3.5万吨,糍粑铺矿区44万吨。至2004年,保有探明储量76万吨,估计煤炭资源量205.83万吨,两项之和281.83 万吨。
(二)铀
铀异常主要分布于黄泥洞林场的牛头寨山区、大庙口镇白马村、紫溪市镇六里桥村及横塘镇石柱村等地带。1971年核工业部中南地质勘探局在黄泥洞林场的小牛头寨一带发现铀异常点80个,异常带2条。1985年核工业部中南地质勘探局在黄泥洞林场牛头寨带做过1:5万的地面伽玛普查找矿工作,发现铀异常点55个,异常带9条。
二、金属矿产
(一)铁
主要分布在南桥、鹿马桥、大庙口等镇及水岭乡,其次在井头圩镇、大江口乡有小量分布。一般矿体长几十米至数百米,厚0.2米左右,铁含量20%~50%。
(二)锰
主要分布在水岭乡、紫溪市镇和大江口乡,其次,花桥、端桥铺和横塘等镇有小量分布。1975年10月~1976年5月,湖南省冶金235队在大江口乡养麦冲矿区探明C级锰矿石储量21.76万吨,其中氧化锰矿石16.2万吨,堆积锰矿石5.57万吨。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湖南省零陵地区矿山管理站在大江口乡献宝山、白鹤岭进行地表地质普查评价工作,获得C+D级锰矿石4.02万吨的数据。
(三)铜
铜矿化4处,铜矿点I处,主要分布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坳、川岩乡浇里江、鹿马桥镇简家岭、芦洪市镇小溪冲和大盛镇漆木山及新圩江镇康田。1966年8月至1967年6月,湖南省冶金235队在舜皇山、赵家岭、大坝田、椅山界和大松岭等地进行钨矿普查时,发现铜矿产于钨矿脉中与钨矿伴生。1973年9月至1974年8月,湖南省冶金235队在芦洪市镇小溪冲找到一个长约100米、平均厚1.3米,最深不到20米的小铜矿体。
(四)铅锌
铝矿和锌矿常伴生在一起,并且多与锑矿或铜矿伴生,主要分布于黄泥洞林场阴阳坳石门坎、鹿马桥镇简家岭和川岩乡浇里江等地。1982~1985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在黄泥洞林场线江冲锑矿区发现铅锌矿脉及其和锑矿伴生的铅锌矿,获得铅金属储量457吨、锌金属储量1297吨的资料。
(五)铝土
1960年,县地质普查队在南桥镇南桥村发现铝土矿产于石炭纪白色页岩中。铝土矿呈结核状产出,有黄铁矿伴生,矿体长100米,厚20米.估计地质矿石储量1.2万吨。
(六)钨
主要分布在舜皇山、赵家岭、椅山界、大松岭和大庙口镇大坝田,其次,在高挂山、马头桥和紫花坪有小量钨矿分布。全县共探明储量2.07万吨,其中:舜皇山矿区3401.3吨,赵家岭矿区5224.12吨,大坝田矿区6827.15吨,山界一大松岭矿区5224.9吨。
(七)锡
据湖南省地质局1960年提供的大庙口预查资料记载,扬江河畔第四纪冲积层中含砂锡矿。1967年,湖南省冶金235队在舜皇山~大坝田一带的钨矿普查报告中记载,锡矿主要分布在舜皇山、大坳、赵家岭、山界至大松岭等地,与黑钨矿伴生,局部地段锡石富集,含锡量达0.3%~5%,主要矿物为锡石。
(八)钼
1967年湖南省冶金235队在舜皇山~大坝田发现少量辉钼矿产于含钨石英脉中,与钨矿伴生。钼矿脉在紫云鸭婆庵一带呈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分布,与钨矿共生,为含钨、钼矿石英脉充填型的钨钼矿床。
(九)锑
主要分布在黄泥洞林场线江冲、大子小牛头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马头桥,牛角湾,大庙口镇鸭婆庵,大盛镇横冲一带,呈北东向或近南北向分布于县境西北部中山地区牛头寨地区线江冲、大子、小牛头寨、大瓜子冲四个区段,21条矿脉共计C+E储量12.04万吨。东安境内有10.04万吨,已具大型锑矿床规模。
(十)贵金属
贵金属矿产有金和银两个品种。1949年以前东安无金、银矿产记载。1949年10月后勘查,金、银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或西部地带与钨矿、锑矿、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等硫化物相伴生。1980年10月,东安县矿山管理站在黄泥洞林场天宝取锑矿样经湖南省冶金研究所化验,含金量0.17克/吨,含银量2克/吨1982~1985年,湖南省地矿局在线江冲发现锑矿脉中,金含量0.1克/吨~0.35克/吨,最高达1.73克/吨,含银量1克/吨~6克/吨,个别样品高达84克/吨。1987年江西省267队在大庙口镇鸭婆庵、香木岭,黄泥洞林场黑土岭,鹿马桥镇简家岭等地做过金矿调查,鸭婆庵锑矿脉中金含量0.03克/吨,香木岭石英脉金含量0.004克/吨,黑土岭碎裂石英脉金含量0.133克/吨,简家岭含铜石英脉金含量0.55克/吨,含铅锌石英脉金含量0.4克/吨1998年东安县地质矿产局在大庙口镇大坝田钨矿区发现银矿产于钨矿石英脉中,与钨矿,锑矿伴生,为辉银矿。在香木岭取块样经湖南省地矿厅化验,银含量363.92克吨。1998年2月~1999年12月,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在牛头寨发现锑矿中伴生金、银有用组分,具有综合回收的潜在价值。在线江冲、大硐子、小牛头寨3个地段中获得金储量480千克、银储量9.91吨的数2004年末,保有金储量466.45千克、银储量9.518吨。
三、非金属矿产
(一)石灰石
广泛分布于县境低山丘陵和岗地丘陵地带,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石灰石矿体多裸露地表,矿层稳定,质量较好,矿床规模较大白牙市镇老鸭山80米标高1989万吨,高门楼5亿吨,羊角寨B+C级6837万吨,独秀山C级2160万吨,老鸭山B+C级5445万吨,官殿B+C级400万吨,白岭B+C级2573万吨,文星村122b级500万吨,龙家1226级477万吨。井头圩镇122b级2800万吨,川岩乡豹虎岩村122b级18750万吨,紫溪市镇邓家岭122b级900万吨
(二)白云石
主要分布于紫溪市镇花桥村至胡竹村,横塘镇枫林村、八丘村,白牙市镇邓家坝一莲塘村,其次在大江口乡银山村、芦洪市镇枫塘村有小量分布。白牙市镇邓家坝矿长500米、宽30米的露头矿600万吨,紫溪市镇象鼻岭南矿段长255.14米宽400米、延伸100米2704万吨,北矿段长400米宽384米、延伸100米4070万吨。紫溪市镇附近白云石矿经湖南省化工研究所化验,氧化镁、氧化钙等元素含量均达到特级熔剂和耐火材料用料要求,也达到提炼金属镁、制造钙镁磷肥和玻璃配料工业要求。
(三)萤石
产于西部,在舜皇山、大坝田、香木岭、云山贝和马头桥等地,与含钨、锑石英脉伴生,长10米~50米,宽0.1米~0.5米。所见萤石有紫色、浅黄色或灰白色,其中紫色萤石含氟化钙92.98%,灰白色萤石含氟化钙多在40%以下,并且二氧化硅含量较高。
(四)硅石
有石英砂岩和脉石英两种。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西北部,较大的为新圩江镇杨山湾硅石矿,矿体长200米~400米,最长1000多米,单层厚2米~15米,0.14平方公里范围内,估算硅石储量382万吨。脉石英多分布在东安县境西部、西北部,呈脉状产出,一般长5米~100米,宽0.2米~1米。多数脉石英氧化硅含量为90~97%
(五)硫铁矿
以黄铁矿为主,白铁矿和磁黄铁矿仅伴生在少数含锑石英脉与辉锑矿中。黄铁矿主要分布在黄泥洞林场皂水凼、大庙口镇铜古岭井头圩镇蓝家村。黄泥洞林场皂水凼炭质板岩中的黄铁矿为颗粒状或粉末状,矿石量约2万吨。1959年10月,湖南省地质局243队南桥镇盐井铺发现黄铁矿面积约1平方公里矿石储量4万吨。
(六)磷矿
1959~1960年,东安县地质普查队在踏勘中发现大庙口镇的坝头、江口板岩中有磷的反应;鹿马桥镇付家田石英砂岩中夹有含磷灰岩1975年《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记载:东安县寒武纪下组下部岩石中普遍含磷,其中以炭质板岩含磷较高,距底界1.8米~14米左右,有磷矿层,层位稳定,矿层厚0.4米左右,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10%~30%(七)钾长石
1960年《东安县矿产登记卡》记载:钾长石在大庙口林场大坳工区粗粒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产出,经县地质普查队1959年详查,定钾长石矿体长100米、宽20米、厚0.1米,氧化钾品位13%;C,级矿石量 520吨。
(八)重晶石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黄泥洞林场牛头寨,呈脉状产于含锑石英脉中,与辉锑矿伴生矿体长2~5米、厚0.1~0.3米。大盛镇横冲锑矿点也有重晶石伴生于含锑石英脉中。
(九)水晶
西部和西北部变质岩系的空隙或石英脉孔洞中,有小量晶簇状水晶分布,烟灰色和茶色水品较多,无色透明水晶较少。单晶为立方体,大者50毫米x30毫米x20毫米,一般25毫米x15毫米x15毫米。
(十)冰洲石
在大庙口镇白石村、百桥村,大江口乡铜鼓岭有少量结晶完整、透明度较好的冰洲石,冰洲石品形为复方偏三角面体和六方柱状体一般单晶30毫米x20毫米x10毫米,少数单晶50毫米x30毫米x30毫米。
(十一)大理石
在大庙口镇庙龙村、紫溪市镇花街村、白牙市镇林角村、端桥铺镇端桥铺村、芦洪市镇杨柳村等,有中型规模的大理石矿分布。端桥铺大理石地质储量148万立方米。以墨玉型为主,其次是紫溪市镇等地汉白玉型白云岩大理石,此外尚有赭红色、淡绿色及黑底白花大理石和松香色带状钟乳石大理石等。
(十二)方解石
主要分布在水岭乡冷山村蒋家弄,横塘镇大坪村观音岭和川岩乡豹虎岩等地。蒋家弄方解石矿长1000米、宽3米左右,远景储量12万吨。观音岭方解石矿长约1200米。豹虎岩方解石矿脉形态和矿物特征与蒋家弄方解石矿基本相同。
(十三)石膏
分布在端桥铺镇车游村芦洪江东岸,1959年群众发现,1960年东安县地质普查队进行详查,含膏灰岩厚0.8米~1.5米,地质储量900吨。石膏矿为乳白色半透明纤维状结构,含钙26.7%,三氧化硫28%,伴生矿物有黄铁矿。
(十四)粘土
粘土分陶器粘土和砖瓦粘土。陶器粘土主要分布在紫溪市镇杨柳村和大江口乡石溪河村养麦冲等地段。砖瓦粘土广泛分布于湘江及其支流两岸或山麓地带。神仙桥粘土矿控制长450米、宽200余米,平均厚度8.96米(十五)粉砂岩矿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其次是东部1996年3月,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南总队先后三次对白牙市镇大丘村烟竹一琦岭带的地层进行踏勘,在0.6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粉砂岩B+℃级矿石储量589万吨。矿石质量较好,是水泥生产的优质辅助原料。
(十六)花岗岩
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乌龟岭一烟竹巢一带,呈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30.3平方公里。
四、水气矿产
1992年6月~1993年6月,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工程一队在舜皇山森林公园大坳工区女英溪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勘查工作查明矿泉水泉口高程580米,可开采量为37m'/d,可满足年产1万立方米的生产要求:舜皇山矿泉水是赋存在岩浆岩深大断裂带中经1940米左右深循环,在地下径流20年左右的深层地下水。无色、无臭、清澈透明,无肉眼可见异物,口感清爽甘甜,化学类型为HCO:-Ca.Na型,矿化度为55.19毫米/升~61.44毫米/升,属淡水,PH值6.65~7.40,属弱酸性至弱碱性水,总硬度10.19毫米/升~14.75毫米/升,为软水,水温14℃~14.5℃,为冷水。矿泉水中偏硅酸含量为29.61毫米/升~32.16毫米/升,已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87)规定标准,并含有锂、锌、溴、碘、游离二氧化碳及氡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组分,水中钠含量较低,最高仅0.0039克/升矿化度小于0.1克/升。矿泉水中含氡量达10.97海马~25.14海马。
第三节水资源
一、地表水
东安产生地表径流总量15.41亿立方米加上外来水量89.38亿立方米,全县共有地表水104.79亿立方米。湘江及其支流沿岸提引水量1.53亿立方米,除去流走的过境水,实有地表水21.42亿立方米。按水系计算,湘江水系104.15亿立方米,占全县径流量99.39%,资江水系0.64亿立方米,占0.61%。人均3627立方米,耕地亩均4196.7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6.11万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8.75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54.43%。湘江干流东安段可利用水头24米,多年平均流量283.7立方米/秒,理论装机容量5.16万千瓦,可开发3.85万千瓦。紫水河流程72公里,总落差1550.53米,有利于梯级开发,水能理论蕴藏量7.7万千瓦,可开发4.05万千瓦。芦洪江流程62.87公里,落差764.5米,汇集大小支流1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79万千瓦。石期河流程17.8公里,可利用水头14.3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993.5千瓦可开发1900千瓦:
二、地下水
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石灰岩裂隙溶洞水。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湘江支流两岸的河漫滩及-级阶地中,分布面积144.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5%,埋深一般4.51~6.8米,最浅0.83米。地下水位2~3米。据24个泉水统计.总流量26.64升/秒,平均流量1.11升/秒:因孔隙水流量较少,且这些地方地势低,地表水丰富,对灌溉意义不大,但作为生活供水水源仍有利用价值。
(二)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西、西北、北部山区的变质砂岩、板岩、砂砾等节理裂隙中,面积854.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8.5%,天然补给量1.26亿立方米/年。据172个泉水统计,总流量143.15升/秒,其中最大泉流量3.72升/秒,最小泉流量0.01升/秒,平均0.82升/秒。这些地区桔水期地表水短缺,基岩裂隙水水量虽少,但可用于人畜饮用和少量农田灌溉。
(三)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是地下水的主要类型,面积1212.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4.6%。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4.63亿立方米/年,地下水总排泄量1.83亿立方米/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0.1克/升~0.3克/升,总硬度5.3德国度~15.8德国度,PH值7~7.4,水质较好。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可分为3个富水区:
1.岩溶强烈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大庙口镇、水岭乡,面积392.02平方公里。地下河22条,流量2084.77升/秒,岩溶大泉35个,流量383.19升/秒,地下水排泄量1.07亿立方米/年。
2.岩溶中等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横塘镇高峰、石期市镇、花桥镇,面积633.35平方公里,地下河9条,流量367.41升/秒,岩溶大泉40个,流量608.16 升/秒。
3.覆盖型岩溶区主要分布在井头圩镇山口铺至芦洪市一带,面积187.33平方公里地下河3条,流量212.33升/秒,岩溶大泉23个,流量782.68升/秒,最大泉流量141.39升秒,最小泉流量5.8升/秒,平均34.03 升/秒多数属上升泉,有利农田灌溉。
第四节森林资源
一、植物资源
(一)林地面积
2000~2004年“十五”(第十五个五年计划)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4.2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4.28%。林业用地面积与“八五”(1996~200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调查相比增加1.33万公顷,增长10.3%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0.2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2.11%;疏林地0.4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3.43%;无立木林地0.3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2.52%;宜林地0.7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5.26%;经济林2.3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16.68%。
2001年,东安县被列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2004年,全县共有生态公益林(地)5.63万公顷,占总林地面积39.5%其中国家公益林4.53万公顷,地方公益林1.1万公顷。按保护等级分:特殊公益林1.63万公顷,重点公益林2.95万公顷,一般公益林1.05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分别为61.08%和59.71%。
(二)林业分区
1.西北部中山用材林、楠竹林区包括河伯岭东坡、四明山西坡以及“两坡”所夹的花桥丘陵,面积71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2.1%。林地4.47万公顷,占本区面积62.72%。河伯岭东坡海拔250~1424米,属中山地貌,土壤为砂页岩、变质岩发育的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年平均气温14.8℃、16.9℃,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1200毫米低于全县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多人工杉木林和灌木林。宥江、金江、龙井水、龙合水、芦洪江等上源河谷,湿润多雾,成为楠竹连片分布区四明山西坡,海拔350米~1041米,属中山地貌,土壤为砂页岩、变质岩发育的红壤、黄壤,主要森林植被为人工杉木林、矮灌木林。花桥丘陵平均海拔300~450米,石灰岩、砂页岩交错分布,发育成丘陵红壤和红、黑色石灰土,气候干旱少雨,用材林、薪炭林均缺。
2.西部中山用材林、自然保护区 包括舜皇山东坡,紫云山东南坡,面积228.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3%。林地1.42万公顷,占本区面积62.10%。海拔250~1882.4米属中山地貌,土壤为变质岩、砂页岩及花岗岩石灰岩发育的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年平均气温13.7℃~17.3℃,年平均降水量1490.5毫米左右,年日照1358.6小时。自然植被以次生阔叶林,竹林为主,人工林以杉木为主。
3.西南部低山薪炭林、经济林区包括大庙口、紫溪市、横塘、水岭、大江口、白牙市、井头圩、川岩等乡(镇)的大部或一部。面积65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9.4%,林地2.05万公顷,占本区面积31.41%。属岩溶发育的低山、丘陵地貌,地形破碎,一般海拔150~300米,最高623米。石灰岩、砂岩贡岩相间分布,发育成红壤和石灰土。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日照1544.8小时。马尾松占本区有林地44.18%,油茶林占29.15%
4.东部丘陵岗地油茶林、薪炭林区包括芦洪市、井头圩、大江口、石期市等乡(镇)大部分和鹿马桥、端桥铺、川岩、横塘等乡(镇)一部分,面积626.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8.2%。林地2.35万公顷,占本区面积37.54%。属丘陵地貌,地势平缓,一般海拔150米~200米,最高331米。砂岩、页岩、石灰岩风化为主要成土母质,发育成红壤和岩性士。年平均气温18.1℃~18.4℃,年平均降水量1013毫米~1227毫米,7~9月常有规律性干旱,年日照1545小时。油茶林1.6万公顷,占有林面积76.48%,炭用材林较缺。
(三)森林蓄积量
2004年统计,活立木总蓄积量358.35万立方米.比“八五”期间调查增加163.7万立方米,增长25%。其中,有林地蓄积量347.82万立方米,占97.06%;疏林地蓄积量9289立方米,占0.26%:散生木蓄积量9.6万立方米,占2.68%。楠竹总蓄积量3145.4万根,平均每公顷立竹1730根,比“八五”调查增加771.5万根。1996~2003年,林分自然总生长量175.86万立方米,消耗量55.28万立方米,净增活立木120.58万立方米;人工造林未进入林分生长量10.25万立方米;灌木林及人工促进更新进入林分生长量36.05万立方米。
按林种分:用材林5.34万公顷,蓄积量201.82万立方米;防护林4.48万公顷,蓄积量82.86万立方米;薪炭林1.07万公顷,蓄积量4.39万立方米;特用林6592.3公顷,蓄积量28.24万立方米。全县生态林与商品林蓄积量之比为1:1.86
乔木林蓄积量按优势树种组分:杉术林组1.35万公顷,蓄积量105.37万立方米;马尾松组2.69万公顷,蓄积量131.44万立方米;国外松组0.19万公顷,蓄积量9.84万立方米;柏木组007万公顷,蓄积量2.43万立方米:速阔组0.1万公顷,蓄积量1.55万立方米;中阔组1.01万公顷,蓄积量25.6万立方米;慢阔组1.26万公顷,蓄积量40.12万立方米;杨柳组9.6公顷,蓄积量746立方米。全县杉、松叶林蓄积量之比为1.6:2.1:1。
乔木林蓄积量按龄组分:幼龄林2.22万公顷,蓄积量18.59万立方米,分别占33.21%和5.87%;中龄林3.19万公顷,蓄积量171.16万立方米,分别占47.7%和54.08%;近熟林0.56万公顷,蓄积量48.53万立方米,分别占8.43%和15.34%;成熟林0.64万公顷,蓄积量66.99万立方米,分别占9.5%和21.18%过熟林0.07万公顷,蓄积量11.16万立方米,分别占1.07%和3.53%。
(四)主要树种
200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东安县被列为全省重点林区县。东安县树种资源比较丰富,已查明森林种子植物137科404属771种,其中木本植物109科270属524种在木本科植物中,属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I级保护树种有伯乐木、银杏、资源冷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Ⅱ级保护树种有华南五针松、青岩五针松、连香树、樟树、花榈木、翅荚木、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蓖子三尖杉、香果树、黄皮树、树等。最为宝贵的是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尚保存了66.7公顷1万余株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华南五针松群落,舜皇山海拔1700多米地带尚有40多株资源冷杉,最大的-株胸径达80厘米。
1.杉木 以人工林为主。总面积1.35万公顷,蓄积105.37万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的20.23%、33.31%,其中用材林面积0.93万公顷,蓄积76.86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的23.84%38.2%。
2.马尾松 以天然林为主。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川岩、大庙口、白牙市、井头圩、端桥铺、大盛、南桥等乡(镇)的丘岗区,总面积2.7万公顷,蓄积131.44万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40.31%、41.55%,其中用材林面积2.01万公顷,蓄积98.25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51.35%48.83%。
3.竹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境内有竹类11属36种,为省内竹类资源丰富的县(市)之一。有竹类资源面积1.83万公顷,立竹3154.4万根。其中竹面积1.8万公顷.立竹3126.6万根,平均每公顷1730根;杂竹0.03万公顷,立竹25.4万根。
4.湿地松为人工林,系1985年从省外引进的工业原料林树种。首先在端桥铺大井头村、芦洪市长冲村种植。至2004年,总面积0.19万公顷,蓄积9.84万立方米。
5.油茶为县境主要经济林树种。分布在大江口、井头圩、石期市、横塘、鹿马桥、端桥铺、花桥等乡(镇)的丘平区。2000年降至1.59万公顷。2004年1.02万公顷,其中一般经营面积0.7万公顷,占68.6%;粗放经营面积0.32万公顷,占31.4%。
6.柑橘为县境重点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乡村居民住宅地附近。据2004年调查统计,全县有柑橘面积1.09万公顷。
7.柰李 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1993~1996年发展较快,多分布于中东部丘岗山地“十五”森林资源调查,有奈李面积0.15万公顷。8.银杏县境银杏栽培始于公元前519年。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在全县发展十万亩银杏生产基地,以“连片种植和分散种植相结合”为方针,广为种植。大庙口、新圩江紫溪市镇及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建立银杏基地。至2004年全县种植银杏面积4933公顷,植苗145万余株,实有连片面积353公顷。
(五)古树名木
2001年湖南省古树名木建档调查,东安县有100年以上的古树2.31万株,分属39科77属102种,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3株,300年以上的古树有1312株,分属25科37属51种。古树最多的是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有2.12万株,分属27科43属51种,株数占全县总数的92%,科属、种分别占全县总数69%56%和50%。全县各乡(镇)古树共有1844株,以散生为主,散生古树1160株,占总数62.9%。紫溪市镇古树共有28种505株,占全县各乡(镇、场)古树总数27%。生长年限长枝粗叶茂、主干大的古木,有白牙市镇官田村的“香樟王”。南桥镇马皇村古罗化庵遗址的一株古银杏,树高18米,胸径3.66米,已有2500余年树龄。百年乃至千年活银杏古树全县有58株,还有紫溪市镇皂洲村的千年古柏等。
二、动物资源
县境内已查明的动物有190科612种,其中脊椎动物77科244种,昆虫94科340种1998年5月~1999年4月,县林业局组织开展第一次野生动物普查,县内属监测对象的野生动物有20日39科109种。其中:野生脊椎动物19日56科119种,属于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国家]级保护动物8种(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白颈长尾雉、鸨、鳖、巨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27种(短尾、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水、金猫、水鹿、苏门羚、岩羊、黑颈鸬鹚、白额雁、鸢脑苍鹰、松雀鹰、白尾鹞、凤头鹃隼、红腹角雉、白鹇、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灰鹤、草鸮、鸮、虎纹蛙、林麝)。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腹角雉的种群数量129只,占全省7.2%,白长尾雉种群数量295只,占全省3.5%,猕猴种群数量50多头占全省3.3%。据1995年《湖南林业科技》记载:舜皇山有10只左右的黑熊。境内蝴蝶资源相当丰富,有11科132属259种,占全国已知蝶类种数的20%。鸟类资源有7日14科57种,哺乳动物4日7科2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