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鸡
素享盛名的东安鸡,是一道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美味佳肴,被列为国宴菜谱之一、八大湘菜之首。它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香、甜、酸、辣、嫩、脆等六味俱全。起源于西晋永熙元年(290),已有1740多年的历史制作东安鸡的原料:1.5斤~2斤土生土养的东安雌鸡一只(不用饲养鸡或雄鸡),熟猪油2两,芝麻油5钱,花椒2钱,红干椒1两,黄醋1两,绍酒5钱,湿芡粉5钱,鲜葱5钱,生姜5钱,细盐6钱。制作方法:杀鸡去毛洗净后,除去食袋,从肛门处切口,取出内脏不要。圆鸡放入瓦汤锅内煮到七成熟捞出,凉后切成1.2寸长、3分宽待用。然后,将生姜、红干椒切成细丝,花椒捣成末,鲜葱切成段待用。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至八成,放入鸡块生姜丝、干椒丝,炒几下,再放黄醋、绍酒、细盐、花椒末合炒,随即放熬过鸡的汤4两,焖至汤干只剩油汁时,放鲜葱段,勾芡,将锅颠簸儿下,淋上芝麻油,出锅即成。
东安紫皮大蒜
东安紫皮大蒜为百合科的莘香类蔬菜,具有莘香味强、鳞茎大、耐贮藏、品质佳等特点、不仅是上乘的调料莘香菜,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东安紫皮大蒜生产基地以集中连片为主,分散种植为辅,重点分布在湘江沿岸和G207、S217沿线及鹿马桥和紫溪市等乡镇。每年可产蒜墓1800吨,蒜球2400吨。
花桥辣椒
花桥辣椒以辣出名,主要产于花桥、南桥大盛等镇,在明朝就开始种植。其品种有“炮股辣椒”“朝天子”“线椒”。“炮股辣椒”一个一个地吊在枝叶下,浆果大、果肉厚,坚实,有光泽,先青后红,产量高,形状像坛子,所以又叫“坛子辣椒”。“朝天子”的浆果小而尖果梗直立,蔟生,初绿色后变红,特辣。一簇般七个所以又叫“七姊妹”。“线椒”的浆果般下垂,为长角形,尾端尖,微弯曲,似牛角、线形。果肉薄、辛辣味,宜供干制、腌渍或制辣椒酱。
大江口喝螺
大江口喝螺用的是纯自然生长的田螺夏天,水田里自然生长的螺蛳叫田螺,田螺因壳面常呈铜锈色,所以也叫铜螺,比铁螺大,最大的可达半两。下午,田螺从泥里钻出乘凉:人们从田里捡回,放人水缸,切几片生姜丢在水缸里。过两随即放熬螺吐净污泥及食物取出,洗净,将田螺尾部剁掉待用。在炒锅里加油,油一定要多搁,等油旺以后放葱段、姜丝爆炒出香味,倒入准备好的田螺,迅速翻炒,待田螺的褐色吸盘脱落,田螺基本上熟了,再加人生盐、干辣椒、料酒、紫苏、豆豉,放清水焖熟即可。吃的时候,用口对着田螺的吸盘处,用嘴嘬出来,鲜美的汤汁和螺肉一块进人嘴里其味甜美,特别是螺烫,味道更鲜。民间有“个螺蛳汆十碗汤”的说法。不会吃的人用牙签将螺肉一一从壳里剔出来,那味道就差多了。
还有一种叫酿螺。就是先将田螺洗净,尾部剁掉,然后用针将螺肉剔出,螺壳待用。螺壳和螺肉均不宜再过水清洗。剔出的螺肉与荸荠、葱、蒜球等剁成肉泥,拌盐、勾芡,然后又塞进螺壳。下一步的做法与喝螺一样。这样做出的喝螺叫酿螺,是另外一番滋味。
东安血鸭
东安血鸭的特点是香、辣、酸、脆俱全,是农家的美味佳肴。制作血鸭的主要原料是:毛刚长全的土生土养的雌鸭一只,宰鸭时,将鸭血注入盛有一两半陈醋的碗中,这样,鸭血不会凝固,待用。鸭去毛,取出内脏,洗净,将鸭及内脏剁成大拇指般大小。主要佐料是:苦瓜(或茄子)半斤切成薄片,蒜球两个捣成蒜泥生姜半两切成丝,花椒小许碾成术。制作时锅里放茶油一两半,置旺火上烧开,倒入鸭肉内脏以及苦瓜(或茄子),多次翻炒,直到没有水分,放盐及所有佐料,再炒一分钟。然后,将鸭血倒入拌匀,立即出锅,血鸭就制作成功吃东安血鸭,一般除了鸭腿骨,桌上地下均没有丢弃的骨头。
石期市水酒
石期市水酒的酿造方法很讲究。第一步是酿制糯米糊酿酒。用一斗(约10公斤)糯米,蒸成糯米饭,要求熟透,不硬不软,能够撒得开。将糯米饭摊在簸箕里冷却至30℃,然后将中草药制成的酿酒饼药均匀地撒在糯米饭里,伴匀,装入特制的酒坛,轻轻压紧,密封。温度保持在20℃上下,放置4天左右,糊酿酒就酿成了。将酒坛打开,满屋飘香,尝一尝,比蜜还甜。第二步,取来没任何污染的纯矿泉水10公斤倒入糊酿酒中,密封15天以上,就成了水酒。酒度高约15°,具有醇、甜、香三大特点饮石期市水酒醉了不觉醉,即使酩酊大醉也没有后遗症。喝得适量,对身体还有益。其中第二步如果不用纯矿泉水,而用同样分量的烧酒,酿出来的就是斗酒,斗酒同样具有醇、甜、香三大特点,只是酒度要高出一倍。
大庙口竹筒饭菜
竹简蒸饭菜招待贵宾是舜皇山和黄泥洞山区人民的习俗。竹简含有多种氨基酸,又可产生竹沥。竹沥是治神经疾病的贵重药。通过高温蒸煮,竹沥及氨基酸融合在饭菜之中不但清香可口,增进食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饭菜的营养价值、竹简饭菜制作:选用2-3年生楠竹一节,留两头竹节,底部安装两根5厘米~7厘米长的竹片作稳固座,顶部距两头竹节4厘米处开槽。糟片留下做盖。将要蒸制的菜饭配制好。蒸菜:将菜洗净,切好,配好油盐及佐料:蒸饭:先将米浸泡120~150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饭菜分别放人竹简内,盖好.将竹简置于甑子里用旺火蒸90分钟即成民间,山里人上山劳作,常常将配制好的饭菜带到山里,用柴烧火,将竹简置于火灰中,数小时后,取出即可以食用,非常方便。制作竹简饭菜,必须用新砍下的竹子,已经蒸过的竹筒可以加工成筷子出售。
舜皇山乌饭
农历四月份.从山里采回地茄、早禾籽等十多种野生植物的叶,洗净,和水揉成汁,过滤成乌饭水,再将上等糯米放入乌饭水中浸泡五六小时,制成乌米待用。然后,将香油、生姜五香豆豉、瘦猪肉或鸡肉等放入锅内熬成汤再将制好的乌米放入汤内煮成乌饭。这样做出的鸟饭,既糍又香,十分可口。吃乌饭能强体健胃,灭病消灾,增进食欲。舜皇山区兴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这与野生植物生长的时间有关。
新圩橙子糖
新圩橙子糖主要产于新圩江镇沙子铺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制作橙子糖的主要原料是农家未完全成熟的橙子和农家自酿的谷芽糖。制作方法分三步:
1.酿制谷芽糖。将稻谷用温水浸泡后,使其发芽,谷芽长出三寸左右,切细,与准备好的米浆(大米伴清水磨成的浆)混合,置铁锅熬熟,然后过滤,将谷壳、杂质滤出,冷却至35℃封存1~2天,酿成谷芽糖待用。
2.加工橙子片。用刀削去(不要剥)橙子的青皮.横切成4分厚的同心圆块,用竹同心圆块中的种籽剔掉,保持同心圆块的花纹。然后,将其放人石灰水中浸泡一天,去除涩味,捞出置于清水中浸泡后,沥干待用。
3.将橙子片和谷芽糖一起置锅中熬,直到橙子的颜色变成红褐、透亮、谷芽糖水熬干,现出橙子的花纹,即可出锅。这样制作出来的橙子糖清香,甜腻。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地方特色食品。橙子糖味道醇美,有保健作用。沙子铺每年出产的橙子糖在10吨以上很受青睐。
相传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率十万大军经过沙子铺村时,因水土不服,众多士兵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根据当地民众习惯,让发病的士兵吃橙子糖,才完全治好。
南桥猪血丸
据老年人回忆,清朝初年.南桥一带的宴席上就有猪血丸这道风味菜,起始年代无从考究。
1.南桥猪血丸主要原料:猪肉(猪肉以五花肉最好)0.5公斤、白豆腐1公斤、猪血100克、辣椒粉2.5克、食盐100克,烧酒100克。
2.制作过程:
第一步:将剁碎的猪肉放在盆里,再将白豆腐打碎跟猪肉搅拌,然后放入猪血、食盐、辣椒粉,并搅拌均匀。
第二步:搅拌均匀后,制成拳头大小的椭圆形丸子,放在阴凉处凉晒一天。
第三步:用手沾烧酒,将丸子表面细心整平,并将开裂的丸子用酒润湿揉紧,然后用火烤干或放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了。3.保存方法:
把烤干或晒干的丸子装入农村常用的篮子盖好,为了避免春天发,挂在灶上即可。4.食用方法:
①把丸子洗干净放在饭锅里蒸熟后,切成小片即可食用;
②将洗干净的丸子切成小片,用猪油炸熟放点佐料即可食用;
③将洗干净的丸子切成小片用水煮熟,再放点佐料即可食用。
石期市菜刀
石期市菜刀,产于石期市镇,已有三四百年的生产历史,产品曾远销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省(区)。这种菜刀靠手工制作,主要有三大优点:一是轻便、美观,有一定欣赏价值;二是具有前切后砍、一刀两用的功能,刀刃前部适于软割,后部可用来硬砍;三是钢火好,淬水科学,易磨利,但又不卷口缺裂。石期市最出名的是“和记菜刀”最高年产量达6万把。但因成本渐高,获利不多而产量锐减。
石溪河陶瓷
东安县的陶瓷以黑陶为主,主要产地在大江口石溪河村的对门山、沙漠岭、养麦冲。这里有旧窑址40余处。制陶的主要材料是白浆泥、锰灰、方解石。制陶的方法主要是手轮制坯和龙窑烧制。龙窑兴于汉朝,窑长20余米宽3米、高1.4米,采用明火回火法。成品率在80%左右。由于石溪河锰灰中锰的含量高,所制陶器的硬度和亮度高,产品销往广西、湖南邵阳等地。产品类型主要有菜坛、油坛、酒缸、水缸,1989年以后,也生产烤烟管、耐火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