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冬季取暖、行车需谨慎
寒冬一到,北方暖气咚咚热,南方电暖器吱吱响。大家缩在温暖的房间里,围炉煮茶,刷刷手机,感觉冬天再冷也没啥可怕的了!
可你知道吗?
就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或许潜伏着一个致命“杀手”——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到底有多危险?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就像“隐形人”,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是碳基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比如煤炭、木材、天然气、汽油燃烧时可能产生。
一氧化碳是血液中的“氧气杀手”。它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造成细胞缺氧,进而导致大脑、心脏等需氧量高的器官“罢工”。
常见的一氧化碳来源
燃煤取暖:尤其是老旧房屋使用炉灶、烧炭取暖的场所。
热水器不通风:安装不当或使用时门窗紧闭。
汽车尾气:在车库或封闭车内长时间怠速开空调。
火灾环境:火灾中也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意外原因:户外烧烤、大型活动的燃烧装置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
轻度中毒像“低配版感冒”
【主要表现】头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大脑供氧不足,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全头性、钝性头痛。头晕:缺氧影响小脑功能,导致轻微的平衡失调感。乏力:组织氧供应减少,影响肌肉代谢,使患者感到疲倦无力。轻微恶心: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轻度胃部不适或食欲减退。
【典型误判】患者往往将轻度中毒误认为疲劳、感冒或普通头痛,可能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
中度中毒缺氧加剧,神经系统“报警”
【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胃肠道缺氧引发反射性刺激,可能伴随剧烈呕吐。胸闷心慌:心肌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反射性代偿),胸部感到压迫感。步态不稳:小脑功能进一步受损,患者走路时明显摇晃。意识模糊:大脑供氧不足引发反应迟钝、嗜睡,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皮肤潮红:虽然缺氧,患者皮肤反而可能呈现“樱桃红”色,这是碳氧血红蛋白的光学特性所致。
【典型误判】中度中毒易被忽视,患者可能继续停留在有毒环境中,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重度中毒生死一线的紧急状态
【主要表现】昏迷:持续性严重缺氧导致大脑皮质功能衰竭,患者完全丧失意识。惊厥:脑组织缺氧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表现为全身抽搐。呼吸困难:缺氧累及呼吸中枢,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心跳骤停:严重缺氧引发心肌损伤和电活动紊乱,导致猝死。死亡:若未及时抢救,患者可能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脑水肿:脑细胞缺氧后渗透压紊乱,导致水肿加剧颅内压升高。心肌损伤:缺氧性心肌坏死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迟发性脑病:患者即使恢复意识,也可能在1-3周后出现记忆障碍、癫痫等后遗症。
特殊人群表现更敏感、更危险
孕妇:胎儿对缺氧极为敏感,即使母体症状轻微,胎儿也可能因缺氧而受损,甚至导致胎死宫内。
儿童: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缺氧耐受性差,中毒后症状进展更快,需特别警惕。
老年人和心肺疾病患者:这类人群中毒后更容易出现心脏缺血、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一氧化碳中毒别错过黄金救治期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从轻微到致命,随着中毒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症状可迅速恶化。许多人在早期症状时误以为是“累了”或“着凉了”,等到发现严重时,往往已经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因此,及时识别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如果发现及时,一氧化碳中毒是可以救治的。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时,如何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01 移离现场
首要任务是避免患者继续吸入有毒气体。将患者快速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例如室外)能够立刻减少体内CO浓度的进一步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救援者应注意自身安全,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入毒气区域,必要时佩戴口罩或湿毛巾捂住口鼻。
02 保持气道通畅
中毒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昏迷时易导致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或肺炎。因此,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可将患者平卧或侧卧,头部偏向一侧。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暂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直至急救人员到场。
03 拨打120
说明患者“一氧化碳中毒”,以便急救人员携带氧气设备和相关药品,提高救治效率。报告时需描述中毒环境(如“煤气炉烧了一整晚”或“车库怠速时间过长”,并提供患者症状和数量,便于调配足够的医疗资源。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是保护健康的关键!冬季是中毒高发期,以下“防毒法则”需要每个人牢记并实践。
保持通风
燃煤炉灶一定要安装排气管,且定期检查排气管是否堵塞或破损。使用燃煤或燃气取暖时,必须开窗通风,至少保持30分钟空气交换一次。
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或阳台,禁止安装在浴室内。
洗澡时,不要紧闭门窗,保持浴室和室外空气对流。
及时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燃气炉具、热水器使用超过5-8年建议更换新设备。每年至少一次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防止燃气泄漏或排气不畅。
不在封闭空间燃烧
禁止在室内使用烧炭火锅、木炭取暖器等无排气设施的设备,燃烧木炭、煤炭、压缩煤球等一定要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否则极易因氧气不足导致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一氧化碳;户外活动使用燃烧装置时,也要注意保持周围环境通风良好。
在车内长时间怠速开暖风极易引发中毒,尤其在密闭车库内。一氧化碳可通过车尾气侵入驾驶舱,导致危险发生。建议停车时尽量关闭发动机,如果必须开暖风,应将车窗微开通风。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高风险场所(如燃煤房、浴室、地下车库)建议安装报警器。报警器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及时提醒您,防止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