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0000001/2021-00275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东安县水岭乡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水政发〔2021〕5号
水岭乡2021年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
实 施 方 案
为遏制耕地抛荒,稳定我乡传统双季稻区早稻生产,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增面积、稳产量”这一目标任务,根据东农发〔2021〕5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双季稻优势区域为重点,以专业化育供秧为引领,以解决因劳力短缺不能育秧、技术缺乏不会育秧、天气太冷不想育秧、成本太高不愿育秧等问题为中心,以提高农民双季稻生产积极性为目标,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育插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和本地育秧能手,开展早稻集中育秧,稳定早稻生产面积。
二、目标任务
在全乡9个村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3000亩,辐射带动全乡早稻集中育秧面积5000亩。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重点放在传统双季稻区、农作物对地调查抽样点、弃耕抛荒双改单严重区域、粮油生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实施区、主要公路沿线等区域,开展矮拱棚薄膜覆盖为主的手抛秧为主的专业化集中育秧,大幅提高秧苗素质,扩大集中育秧覆盖面。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区域。传统双季稻区域、农作物对地调查抽样点、弃耕抛荒双改单严重等区域是实施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的关键区域,各村务必将乡里下达的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上述区域。要通过专业化集中育秧,为上述区域内农户提供水稻秧苗或育插秧一体化服务,解决其无劳力、无技术、不愿意育秧等造成的弃耕、水稻直播等突出问题。
(二)壮大育秧主体。一是新型主体集中育秧。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业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在规模、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在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积极向周边农户提供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抛秧社会化服务。二是以村组为单元开展集中育秧。在田块相对集中、村组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由村组组织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鼓励开展以村组为单元的整建制集中育秧服务。
(三)落实关键配套技术。一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推广选用高产多抗适合加工米线等的加工型早稻品种,要做到一片一种、并严把种子质量关。按照生态条件和经营规模大小,搞好不同熟期早晚稻品种的搭配,科学安排播插期,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二是推广壮秧培育技术。全面推广种子包衣和壮秧剂育秧,落实早稻保温育秧,加强秧苗培管,搞好病虫防控和肥水管理,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要育好备用秧苗,有效应对育秧风险,确保集中育秧秧苗数量、质量满足农户要求。三是落实防灾减灾技术。落实保温育秧措施,加强秧苗培管,搞好病虫防控和肥水管理,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要育好储备秧,有效应对集中育秧风险。
(四)强化生产管理。一是及早落实集中育秧计划。抢在农民确定种植计划之前,深入到村组、在农户自愿情况下,与农户商定好集中育秧有关事宜,落实好集中育秧品种与面积。二是合理设置育秧点。布局早稻集中育秧点要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规模适当”为原则,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因地制宜布局设点。抛秧秧田面积规模控制在2至5亩。三是签订服务合同。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要与农户签订统一格式的育秧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按照互惠互利和适当低于当地育秧平均成本的原则,由育秧主体与服务对象协商确定所供应秧苗价格。四是建好台账。村级建立2021年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面积到户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并按时上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集中育秧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里成立以乡长吴又辉任组长,副乡长郭建新任副组长的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水稻集中育秧项目有关事项的协调和调度,将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作为2021年稳定粮食生产和产量的关键性措施来抓,早宣传早发动,形成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良好氛围。
(二)加大政策宣传。大力宣传今年省财政对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任务进行补助的政策:主要有对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建设完善育秧设施设备、育秧物资及秧田租赁等进行补助,支持育秧主体改进装备、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县里对早稻集中育秧的育秧主体按抛秧秧田600元/亩(1:20)、水育秧秧田300元/亩(1:10)的标准进行奖补。
(三)强化技术服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2021年水稻集中育秧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唐励任组长,其余人员为成员。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集中育秧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加强督查迎接验收。一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3月30日左右组织人员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村落实早稻集中育秧任务。二是配合县里验收。在4月10日至20日,协助县农业农村局对各村上报的集中育秧面积通过GPS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签字无异议后,按相关标准和程序发放补助资金。
水岭乡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