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4300000001/2015-00027 分类:  
发文机关: D0105-01902-2015-001 发文日期: 2015-06-18
名称: 东安“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文号 :    
东安“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 2015-06-18 01:46
  • 来源: D0105-01902-2015-001
  • 作者:
  • 【字体:   

东安“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2015年3月17日)

   “十三•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调结构,促增长,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更趋强化,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外部压力和风险加大。林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发展,为林业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了林业发展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现代林业新道路,为做好新时期林业工作开辟了重要途径,林业生态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步伐将趋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但我县发展空间并未饱和。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编制与实施“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东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十二•五”林业发展回顾

  一、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2011-2015年,全县共计100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义务植树510万株,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保护工程、森林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216.9万亩,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净增2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145.78万亩,与前期相比净增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56%提高到58.53%,上升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由364.8713万立方米提高到402.6955万立方米,净增长37.8782万立方米。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资源管护日益加强

  一是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规范。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征占用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审核审批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层级管理得到逐步强化并开始实施了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灾害发生率和成灾率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初具规模,并开展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日报工作。三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已建立湖南东安紫水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处。建立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7处,2014年末,全县湿地保护率达到75%,保护面积4232.41公顷。四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东安县已建立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14553.06公顷。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森林保护区网络,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自然森林管理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我县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林产工业不断发展

  全县林业产业在林纸、林板、家具、林化、林药、林食、森林旅游等方面蓬勃发展,林业招商引资和品牌创新成效显著,林业产业总产值大幅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7.8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0.6亿元,为“十二•五”计划指标的103%。全县省级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产值超2亿元。品牌创新不断推进,已拥有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家,“湖南省名牌产品”或“湖南著名商标”2个。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县已建成省级竹产业园一个,以湖南云生竹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竹产业百亿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以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2014年,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6亿元。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经济蓬勃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功能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四、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到2014年底,全县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达到99%以上,林权发证率达到97.4%以上,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90%以上。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稳步推进,初步解决了一批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对采伐指标实行“阳光分配”,让林农对采伐有了稳定的预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国有林场和苗圃职工全部加入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国有林场经营面积逐步扩大。全县国有森工企业实现了“两个置换”,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五、惠林政策推陈出新

  一是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完善。全县61.8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16.58万亩省级公益林全部纳入财政补偿范围。二是林业税费政策得到重大调整。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把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原来销售价的20%统一调减到10%,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万元。三是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县新建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1个。四是国有林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全县国有林场、国有苗圃870套危旧房改造工程分三批先后纳入全国建设规划,现已基本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建设面积79200平方米。扫尾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截止2014年底,全县已有林场职工800户喜迁新居。

  六、科技支撑持续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县林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林业科技人员达8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6人,技术员13人。培训林业技术人员、造林大户等680余人,培育出60余名技术能手及新造油茶管理人才,培育13个科技示范村、23个科技示范户、16000亩科技示范林。向群众发放等宣传单近15000份。在《中国绿色时报》、《林业与生态》、《湖南林业科技》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优秀论文15篇。重点引进推广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珍稀苗木扦插育苗技术,林业新品种研发引种,创建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推广应用,GGR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林业生产新技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够健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林业支撑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还未健全,林业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三是林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健全,一二产业严重脱节,林产工业原料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四是林业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单位基本支出缺乏应有的保障,事业经费缺口较大。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1、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林业工作已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林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些思想把林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了林业的社会生产功能,强调了林业的公共产品属性。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发展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林业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重点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国有林区防火道路建设试点、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将逐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退耕还湿和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还将设立林业生产救灾专项资金,加强林权流转监管制度建设,划定国家储备林,扩大森林经营示范林场范围,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绩效评价等等,都为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态新城建设之际,我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有利于逐步解决林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将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提供更大的财力保障。广大群众生态意识普遍提高,有利于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林业投融资体制逐步建立,有利于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我县的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明显差距,形成了强烈的赶超动力。

  2、困难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县尚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林业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城镇迅速扩张,将会给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全县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现象将长期存在。一是森林经营粗放,林地产出率低,林下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自然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整体生态改善与局部生态退化并存。三是是生态需求增加与资金投入不足并存,资金短缺瓶颈将长期存在。四是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与林区民生问题突出并存,林业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率低,生产技术落后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新时期必须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森林资源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必须采取加强森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大径材培育、禁伐和延长采伐年限等措施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二是实现生态建设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由单纯绿化到到亮化、美化、连片成景,由造林向造景转变。三是实现林业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规模和效益的转变,打造投入向效益过渡的阶段,创精品名牌,创亿元产业集群。四是实现由单纯的林木资源保护向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方位推进的转变,划定林地、湿地和物种生态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现代林业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以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为根本,围绕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努力推进全县林业“三量”(森林资源总量、质量和人均数量)提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培育油茶和毛竹产业,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东安,着力推进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提供更有力的绿色保障和支撑,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要素资源,努力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坚持统筹兼顾,集成创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强化可达可控分析,兼顾需求与可能,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创新规划思路,实现系统集成。

  3、坚持整体部署,重点突破。在“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措施,整体布局,持续推进,确保生态建设力度不减。明确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结合“十三•五”阶段特征,选准抓手,务求实效,努力实现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东安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条件差异,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主体功能规划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布局。实施区域总量控制,突出目标指标的差异性,强化指导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生态的任务措施,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分区控制。

   5、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推进。强化生态建设的政府意志,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组织各方力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多元化协同推进生态建设新格局。

  四、规划目标

  ——森林覆盖率达到61.65%以上,林地面积217万亩以上,森林面积稳定在145.8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403万立方米以上,森林单位面积蓄积达到4立方米/亩以上。

  ——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0%。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35万亩。

  ——人工造林总任务18万亩,其中完成造林更新1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6万亩,完成油茶低改5万亩,完成毛竹低改1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1.5万亩,年均完成0.3万亩。完成长(珠)江防护林造林1.5万亩,年均完成0.3万亩。争取启动实施石漠化治理,计划完成石漠化治理总任务27.5万亩,其中完成封山育林补植2万亩。全县幼林抚育亩平抚育水平达到6亩次。完成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基地造林5万亩。完成珍贵树种造林1万亩。完成油茶新造1万亩,低改4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10万亩。

  ——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对现有1136公里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两侧山地的绿化进一步加强管护和实施提质改造,确保通道两旁视线可视范围内没有裸露山地。

  ——县城建城区林木绿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主要干道(不含乡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部538个行政村的秀美村庄达标村建设任务,其中21个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无公害防治率控制在80%以上,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

  ——商品木材年产量1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业产业社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速在16%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全县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50.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8.54亿元,第二产业20.04亿元,第三产业11.53亿元。林业第二、三产业对全县林业经济贡献率要超过60%。

  ——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主要树种的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五、建设重点

  1、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程

  集全县之力加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力度,以创森为抓手,带动林业工作整体向前推进。遵循生态学原理,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植物群落为结构单位,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以城乡一体化为格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为目标,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网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东安森林城市创建工程,提升我县生态档次。

  2、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投资3000万元,通过围垦湿地退还、湿地补水、污染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生物遗传资源针对性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开展重点区域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体系方面的能力。加大建设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力争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项目建设,全方位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按期迎接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验收,力争正式获得国家湿地公园授牌。

  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救助工程

  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建设、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建设、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保护管理和救助能力。

  4、竹产业园建设工程

  利用全县丰富的竹资源,建成以上海云生集团为重点的竹产业园。至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端竹制品,使东安竹产业园形成竹家具、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实现年产值10亿元。

  5、油茶产业建设工程

  以现有油茶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油茶油茶高产原料基地,到2020年新建设5万亩的油茶基地建设。

  6、森林旅游工程

  到2020年,以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洞省级森林公园、紫水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品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点带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收入2亿,实现相关产值5亿元。

  7、森林公安办公用房建设工程

  新建森林公安办公用房建设,计划在一年内建设一栋高四层、占地面积240㎡、建筑面积950㎡的业务用房,总投资240万元。

  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控体系工程

  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起与现代林业相适应,以监测预报、检疫御灾、应急救灾、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监测站5个、增设固定监测点15个。

  9、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与推广能力建设工程

  强力推进“十三•五”林业科技发展“12345”规划,即培养1支林业科技骨干队伍, 培育2个新产品(红豆杉药用林、青钱柳茶叶林),创新3项新技术(红豆杉扦插育苗、青钱柳育苗、化学除草剂选择性应用),开展4类科技活动(开展林业科技人员“四技”活动。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开展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活动。开展林业科技竞赛活动。),建立5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高标准良种油茶丰产林造林示范基地200亩。建立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300亩。建立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200亩。建立杉木无节良材造林示范基地200亩。建立红豆杉药用林、青钱柳茶林造林示范基地各100亩)。

  10、新品种引进工程

  开始新品种引进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以每年2-3个的速度进行新品种引进,到“十三•五”末计划引进新品种10-15个。

  11、苗木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苗木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培养重点培育珍稀树种和高档花卉苗木基地,引进外部资金,发展本地苗木龙头企业。

  12、林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

  计划在“十三•五”末期,成立一支由程序、编辑、美工为主组成的专业网络科技人员互联网门户网站建设管理队伍,并配备单反、高速计算机。加快林区通讯网络信息化建设,保障基层林业站所信息畅通。加强基层设施建设,使林业站网络办公业务达到100%。

  六、保障措施

  1、强力推进绿色东安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长珠江防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生物质能源林、油茶丰产林、毛竹丰产林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河流滩地、大中沟堤坝、道路沿线、农田林网等为重点,把造林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和山头地块,推进绿色乡镇、森林村庄、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保障完成绿色东安建设任务和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

  2、做强做大林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油茶、苗木和毛竹加工产业做强做大,在项目申报、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优惠,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企业与林农加基地的无缝对接,提高集约经营和产业化水平,打造省级林业产业专业园区。

  3、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重点加强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从严查处涉林案件,严密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发生,确保实现“十三•五”林业目标任务。

  4、进一步提高科技转化率。要将林业实用科技成果尽早转化到林业实际生产经营上来,积极推广油茶、油桐、珍贵阔叶林、毛竹栽培新技术,引进高端客商投资高档新型林产品开发。

  5、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林业队伍。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执法、产业管理、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管理等机构和队伍,充实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提高林业队伍业务素质。

 

第三章、“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库(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