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分享到:
索引号: 4300000001/2024-00386 分类:  
发文机关: 东安县鹿马桥镇 发文日期: 2024-06-06
名称: 2024年鹿马桥镇防溺水工作方案
文号 :    
2024年鹿马桥镇防溺水工作方案
  • 2024-06-06 10:41
  • 来源: 鹿马桥镇人民政府
  • 【字体:   

关于印发《鹿马桥镇学生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社区) 镇直各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

鹿马桥镇学生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鹿马桥镇人民政府

2024年5月30日


鹿马桥镇学生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东安县学生防溺水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切实增强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的责任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制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实现“平安鹿马桥”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积极预防、失职追责、依法处置”的原则,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行“一长两率”(即村(居、社区)长(主任)负责,隐患水域警示防范及监管率100%、隐患地段救援设施设备配备率100%)和“一长三率”(即学校校长负责,学生遵守下水规定承诺率100%、班主任防溺水安全教育授课率100%、家长防溺水要求知晓率100%)防溺水工作机制,实现预防学生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风险隐患评估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警示标志全覆盖、监管监控全覆盖,全方位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网,全面防控,强化工作措施,做到重点时段有人看守,重点水域有警示标志,重点人群有人监护或代理监管,坚决遏制各类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镇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组织领导,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鹿马桥镇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问:陈利志党委书记

长:李彩鲜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姚党委副书记(挂职)

            陈罗逸党委副书记

            张德松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唐春梅党委委员、副镇长

邹坚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唐得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政法委员

            蒋向帅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邓夏霖党委委员、宣统委员

            张小义人大副主席

            李玉发副镇长

            杨文    副镇长候选人

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党政综合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司法所、派出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妇联、团委、工会、供电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杨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屈礼同志任副联络员,成员为各驻村干部,办公室负责全镇防溺水日常工作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中、小学校、幼儿园1.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要做到日常安全教育和节假日前专题教育相结合,要认真落实防溺水十个一的要求:看一次防溺水教育专题片、挂一张图、唱一首歌、发一封信、上一节课、写一篇作文、开一次主题班会、开一次家长会、搞一次演练、做一次家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切实负起监护人的责任)。普及防溺水七不两会安全常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陪同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水游泳,不识水性的学生 不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及时呼救和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护、自救方法)。暑假期间,学校广泛开展万名教师 访万家活动,利用学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 群、短信等方式,每天推送防溺水宣传警示内容,不断强化学生和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2、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校内水域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3.严格落实课前点名制度和安全提醒制度。每一位老师在每一节课上课前都要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发现有学生缺少现象,立即报告责任校干,遇到危急情况责任校干立即报告校长,同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查找学生,直到得到该生准确的安全去向、安全着落为止。每个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四个不”提醒。放学前的最后一节下课前,由当节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两分钟再提醒。各学校统一要求,各班在双休日、节假日前,对学生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集中安全教育。4.进一步做好假期值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并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对施工河段长年保持有深水的位置,督促管理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显著位置设立危险警示标识。督查各村、范围内的各水域权属主体,对发生溺水事件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设立醒目警示标识,加强日常巡查,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

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列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检查、督查,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

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工作,将水域巡查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责,将预防溺水事故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考核范畴,推动专项工作措施落地。

卫生院: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自救常识。

派出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域排查;研究制定事故稳妥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调查事故原因,鉴定事故性质,处置或协助处置事故善后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取土以及对塘坝任意改造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因此而遗留的水坑、围堰等,要责令责任人限期修缮,确保不留隐患。

妇联、团委、工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各类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加强宣传教育。

(居、社区)1、加强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对本辖区内青少年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尤其是留守儿童、顽皮学童等重点人群,实行村、组、塘坝承包人三级包保责任制,重点河段、水库、塘坝等水域和重点时段要明确安全信息员,责任到人,分片负责。2、开展入户走访承诺教育活动。村(居、社区)每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家访活动,将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及时告知到位,要求未成年人监护人对履行法律规定的监护责任作出承诺。3、建立辖区内所有水域身份证制度。各村(居、社区)对重点水域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水域台账、确保辖区内所有水库、塘坝等重点地段都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4、抓好双休日、节假日和假期的重点防控。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人员熟、地形熟的优势,加强协调配合,突出抓好双休日、节假日和假期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等监管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双休日、节假日和假期安全对接机制。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信息台账,督促学生家长履行监护责任,组织开展结对帮扶5、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建立应急分队,确保危急时刻能够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如有事故发生要积极主动牵头负责处理好善后事宜,派出所和学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如经调查确认属意外伤亡,学生家长又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村(居、社区)两委主动负责做好稳控和安抚工作,确保在当地得到有效化解。

五、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整治隐患。各村(居、社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溪流、水塘、因施工形成的水坑等水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全面查找隐患,做到无盲区、无死角。落实排查责任,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整改,确保警示标识、隐患整改、监管监控全覆盖。

(二)加强巡查管理。派出所、驻村干部、驻村辅警、网格员、村(居、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等力量,每日重点时段在重点水域“一日三巡查”、“一日三报告”,村劝导员坚持每天劝导引导。各村要建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督促学生家长履行监护责任,组织开展结对帮扶。

(三)大力开展防范宣传。各村(居、社区)、各学校要深入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村(居、社区)要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栏、村村响、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深入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要组织人员在集市、路口等人群密集场所做好张贴、悬挂防溺水安全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等工作。每个村(居、社区)“村村响”广播每天提醒教育3次以上,在醒目位置书写2条以上永久性防溺水宣传标语。

(四)大力提升救援能力。各村(居、社区)及应急办制定学生溺水事故应急预案,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在事故多发重点水域全面设立防溺水警示牌,危险区域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配好救生杆、圈等救护工具。民警、辅警要积极参与学生溺水事故救援并组织指导现场处置,确保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迅速到位,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一旦发现学生溺水,要第一时间通知抢救队伍赶赴现场,30分钟内告知镇政府。

(五)重点学生"人盯人"。各村(居、社区)、学校要统筹部署,对辖区内的学生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所有学生一人一档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一对一"管控措施。村(居、社区)干部包干负责留守儿童防溺水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督促村(居、社区)以"留守儿童之家”为依托,节假日组织村组(社区)辖区内的所有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学习。民政、妇联、团委、公安、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村(居、社区)干部、辅警、驻村工作队员、民间河长、志愿者等轮流值班,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观看红色影片和书籍、辅导完成假期作业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鼓励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分片编组、优劣搭配,组建互帮、互学、互管、保安全“三互一保"小组,引导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坚决拒绝各种涉水危险行为。

(六)堵疏结合“全面推进”。深入推进“堵疏结合”机制的创新,各村(居、社区)可选取本辖区一处安全水域作为学生专用游泳区域,完善防护措施,安排专人轮流看护,引导学生在安全的时间,到安全的地方开展游泳技能及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

(七)家校协作"面对面"。各村(居、社区)要督促提醒广大家长, 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八)建立奖惩制度。镇党委政府定期防溺水工作成效进行通报,对防溺水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居、社区)给予表彰,对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负、治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责任人严追究责任。

(九)加强经费保障。各村(居、社区)所需的三救设施(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都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采购,如有遗失破损,镇党委政府随即补充,同时保障各村的防溺水经费,各村在防溺水工作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由镇财政承担。

(十)严格督查,严肃追责。镇党委政府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纳入综治考评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各部门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信息报送,不得有情不报和缓报。凡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而引发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是各村、各相关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村、各相关单位要站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切实把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镇政府成立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工作组织领导,认真部署、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加强督查。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要围绕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标,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机制健全、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要健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措施,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整改,确保警示标识、隐患整改、监管监控全覆盖。

(三)加强协作,强化责任。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依法监管、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及“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健全预防各类溺水伤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信息报送,不得有情不报和缓报。凡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而引发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数据局(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