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0000001/2023-00560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东安县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3年上半年财政工作总结
东安县财政局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五五一”发展思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育财源,保增收,全面提升收入水平
按照县委、县政府财政扶持政策要求,年初预算安排各类扶持企业发展资金2.34亿元。以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工业基础财源,培育新兴接续财源,促进财政稳步增收。2023年上半年,根据县级财力实际保障情况,累计拨付支持企业发展扶持资金2284.5万元。还原留抵退税后,1-5月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5.54亿元,去年同期4.88亿,增长21.72%,县级税收完成3.31亿元,去年同期3.25亿元,增长1.84%。骨干税源企业培育、特色产业税收占比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二)稳收支,强发展,推进财政平稳运行
2023年1-5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780万元,同比增加3477万元,增长5.29%。其中全县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完成16328万元,同比增加968万元,增长6.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452万元,同比增加2510万元,增长4.74%。从收入征管部门来看:税务部门完成49446万元,同比增加571万元,增长3.21%;财政部门完成22334万元,同比增加1939万元,增长9.51%。从地方收入结构看: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31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1万元,增长1.75%,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72%,较去年同期下降1.7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22334万元,同比增加1939万元,增长9.51%。1-5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支出220823万元(含政府性基金支出),其中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917万元,同比增加19.36%,其中社保等七项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2.64亿元,按常住人口48.97万人计算,人均支出2582元,同比增长10.06%。保证了工资发放和民生民本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三)重绩效,优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效能
推动绩效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将绩效理念、方法嵌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提升的全过程。聚焦绩效管理流程规范化,突出向前发力,将绩效事前评估作为新增项目的必要条件,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制定和调整挂钩,从源头上突出绩效管理,避免资金的无效、低效投入。深入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根据《湖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考核情况通报(2023年4月)》内容,我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考核全省排名前列,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持续宣传财政部门典型管理经验和优秀做法,积极在内部刊物发表文章,为民理财守初心 踔厉奋发勇担当——东安县财政局基层财政所述职报告会在《湖南财政监督动态》刊载,永州东安县:创新赋能 抛出财源建设加速度在《湖南省“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简报》刊载。
(四)争资金,控风险,保障经济发展质量
截至2023年5月底,我县共争取债券资金4.5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654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3.94亿元。我县2023年共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6个,申请发行专项债券资金38.03亿元,通过财政部审核的项目27个,通过财政、发改“两库”审核项目19个,可发行专项债券资金20.4亿元。1-5月与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乡村振兴局等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互通信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向上级争取强农惠农项目资金。截止5月底全县共争取农口系统强农惠农项目资金18375.32万元,其中:农业类11577.5万元、水利类2929.82万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类3868万元。坚守风险防范底线,持续做好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工作,在1-4月“六抓六比”“抓三资改革,比化解成效”调度全市通报中,我县有“三资”利用、专项债券管理、增收增效情况、“三公”经费支付预警笔数、政府性融资担保、保交楼等6项考核指标排名全市前三。竭力做大做实财政收入,有力保障了“三保”支出,按期还本付息,目前未发生系统性财政风险,维护了政府良好声誉。
(五)重监管,强约束,聚力加强监督管理
开展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检查,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制定下发了《东安县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对全县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各乡镇和各责任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同时组成四个工作组,对全县2015年—2022年惠农补贴资金自查自纠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部门衔接,督促其压实工作责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支出。根据项目轻重缓急以及预算评审、绩效评价等情况,对年初预算进行认真梳理,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稍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压减“三公”经费预算70万元,压减幅度3%,“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压减到1830万元。依法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一律取消预算单位固化的非民生项目和工作经费预算,2023年年初预算压减各预算单位非生产性支出20%,压减4385万元。加强对民本民生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六)抓重点,促清理,确保盘活资金资产
开展存量资金清理,组织开展存量资金数据核对,2023年1-5月共清理存量资金指标19000万元,盘活资金2123万元,盘活资金已经统筹用于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根据“一资一策”制定处置方案,目前正在对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共完成矿产资源资产清查9处,其中井头圩镇横古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紫溪市镇狮子岭建筑用白云岩矿出让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于2023年6月底挂牌出让,预估成交总价值3.15亿元,其他7处已完成林业调规、报批用地规划、协调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计划于下半年进行处置盘活,预估总价值10.8亿元。
二、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
(一)税收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基础财源薄弱,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工业税收支撑作用不强,缺乏基础财源的工业骨干企业,税收增长持续性和稳定性有限。
(二)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我县财政收入与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县财政总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剔除上划收入、非税收入,实际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三)政府性债务化解压力大。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较大,只能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加大了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压力。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1.扩展渠道做实收入总量。一是持续服务。继续加大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服务力度;二注重招引,通过加大产业扶持等方式,加大总部经济培育力度。积极寻找引进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配套,构建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培植壮大优质财源;三是争取项目。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各类政策,主动配合各单位(部门)积极推介优势项目、对接归口项目,多渠道争取各类基金、债券和专项资金支持。保持与上级部门良好的沟通联系,争取上级财政更多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支持,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重点支出,推动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2.规范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建立可持续的财政保障机制。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收支安排的基本原则,从财力可持续、收支可平衡、风险可控制等角度,在兜牢“三保”底线的基础上,从预算源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必要、非重点、非急需支出,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积极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坚持逆向思维,强化预算安排与执行匹配,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和精准度;二是深入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力度,切实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3.兜牢债务风险防范底线。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审核,加强对隐性债务的分析监控。一是按期偿还限额内债务还本付息。二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守红线,不在法定限额外违法违规举债、变相举债,严禁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经常性支出或建设明令禁止的楼堂馆所等项目。三是按计划落实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按照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计划分步骤予以化解,争取5-10年化解完毕。
4.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县清查处置国有闲置资产资源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国资产资源实行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清查,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出租出借等资产情况,通过摸清底数,进行科学分类,按照市场化和“成熟一个、处置一个”的原则,通过“能用先用、不用可售、不售可租、能融则融”等多渠道、多方式盘活资产,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处置收益。
东安县财政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