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索引号: 4300000001/2021-00199 分类:  
发文机关: 东安县川岩乡 发文日期: 2021-09-07
名称: 关于印发《川岩乡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    
关于印发《川岩乡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21-09-07 16:15
  • 来源: 川岩乡人民政府
  • 【字体:   

关于印发《川岩乡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

现将《川岩乡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川岩乡人民政府

                              2021年4月5日

川岩乡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设立过渡期的决策部署、省市县相关安排,结合我工作实际,按照“提前预警、及早应对”的原则,确保不返贫一户一人、不新识别贫困一户一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021年全国“两会”以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隐患,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我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准识别与个人申请相结合。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加强监测,每村设立1名监测员,对纳入监测范围对象的家庭收入、“三保障”等指标定期监测,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建立农户自主申报渠道,农户根据个人情况向村两委提出纳入监测帮扶范围的申请,由村两委初步核实公示后逐级上报审批。

2.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提前采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因户施策给予针对性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隐患。

3.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4.坚持畅通渠道、快速反应。根据邻里相熟的特点,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作用,建立村级监测网格,一旦出现预警信息,村两委24小时内报送至乡扶贫办,乡扶贫办12小时内报送至县扶贫办。乡党委政府1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对预警信息的核查核实、制定应对处置措施, 并以最快速度抓好工作落实。

5.坚持突出重点、均衡推进。在监测对象,既突出不稳定脱贫户、兜底保障户、边缘户,也全面覆盖所有农村户籍人口, 避免悬崖效益,确保应扶尽扶。在监测内容上,既突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也全面考量各家庭的各种情况,综合研判、精准预警。在监测时机上,既突出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事故、突出家庭变故等特殊时机,也注重加强日常监测。

6.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凝聚防止返贫致贫的强大合力。

7.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在持续做好外部帮扶的同时,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倡导勤劳致富导向,鼓励引导脱贫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三、目标任务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确保动态监测“零死角、全覆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成效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确保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建立健全贫困信息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为持续做好农村防贫治贫工作提供源头信息。

四、监测机制

(一)主要监测对象

脱贫攻坚过渡期内,主要对6类对象开展动态监测:

1.脱贫不稳定户;

2.边缘易致贫户;

3.档外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病户、重残户等特殊人群;

4.“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断档户;

5.因各种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引发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度缩减的户

6.产业失败持续效益得不到保障户。

(二)监测内容

1.家庭收入、支出情况。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对因不可抗拒力因素导致家庭大额刚性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支出,包括重病、重残、教育、事故等大额支出。

2.“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监测对象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主要帮扶政策落实和成效巩固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点。

3.产业效益持续发挥情况。监测产业、教育、卫生、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交通、供水等七项扶贫项目资产管控情况以及经营类资产的分红情况。

(三)监测方法

1.分色预警、分类管理。监测对象按照红、黄、蓝三色实施分色预警、分类管理。

红色(重度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年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衣食住行无法保障的,归为红色类管理。扶贫在获取监测信息后,向相关发出红色预警,限期15天内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黄色(中度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年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1.3倍,出现未购买基本医疗保险、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住房鉴定为危房、饮水安全无保障及产业失败、失业等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失去收入来源的,归为黄色类管理。扶贫在获取监测信息后,向相关发出黄色预警,限期20天内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蓝色(轻度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年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1.5倍,出现收入下降、医疗费用增加、教育支出增加、住房漏风漏雨及饮水出现杂质但不影响饮用的,归为蓝色类管理。扶贫在获取监测信息后,向相关发出蓝色预警,限期30天内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2.设立专门监测员。各村设立1名监测员,由各村支部书记兼任,乡监测员由扶贫专干兼任,县扶贫办会定期对监测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各村监测信息至少每月更新一次。村监测员主要负责使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手机端APP采集更新监测对象“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相关信息,对农户自主申报的内容开展甄别和核查,向乡扶贫办上报监测情况,出现红、黄、蓝三种返贫致贫风险的,在12小时内上报乡扶贫办监测员主要负责汇总、复核村监测上报的数据,对复核属实的红、黄、蓝三种返贫致贫风险的,在12小时内上报县扶贫

3.数据比对,分析研判每月10日前,扶贫办会组织牵头行业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对“三保障”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调度相关情况,研究解决返贫致贫风险问题,反馈预警信息,督促政策落实。乡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会议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情况,进行分色预警。

五、精准帮扶

1.保持帮扶主要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3+1”保障政策的持续稳定,在上级新的帮扶政策调整出台前,做到政策不退、力度不减,扶上马送一程。

2.加强产业就业持续帮扶。加强产业发展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扶持带富企业、培养致富能人,建立利益联结带富机制,带动群众致富。采取就地扶持、返乡创业、人才回流等措施,每村至少培养3-5名致富带头人。落实“应贷尽贷”、“户贷户用户还”要求,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发放5万元以下、三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确保有产业发展能力、有贷款需求的监测户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全覆盖。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持续稳定就业帮扶政策。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持续强化后续跟踪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继续支持扶贫车间规范升级。完善就业动态监测和帮扶激励机制,利用社会帮扶就业渠道,以订单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

3.巩固“3+1”保障成果。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开展常态化控辍保学,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雨露计划、助学金、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各项免补政策,继续推进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继续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特殊门诊等医疗保障,落实农村困难人员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平稳过渡。继续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政策。坚持“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原则,对监测对象家庭住房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易洪易涝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重点监测,完善住房救助实施程序,落实住房救助标准,及时开展住房救助,保障群众住上安全房。继续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政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饮水设施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不出现“僵尸水厂”,切实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做到不漏一村,不落一户。

4.加强综合保障帮扶。对无劳动能力或因意外变故丧失劳动力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对患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由相关部门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引发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生活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继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好残疾人办证有关政策规定,继续开展好便民评残办证和上门评残办证活动。

5.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安置区组织建设,强化社会融入,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实施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依法治理五大活动。进一步巩固就业帮扶,组织劳动年龄内有培训意愿的搬迁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劳动年龄、劳动意愿和劳动方式,推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和就近就业。进一步壮大后扶产业,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种养加工等后扶产业,鼓励支持在搬迁安置区发展产业或建立扶贫车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后扶项目监管,对利用涉农整合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建设的产业帮扶项目,要及时全面掌握项目实施和经营情况,做好动态跟踪监管,确保后扶产业持续增效,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6.动员社会力量帮扶。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加大帮扶资金、物资需求对接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向监测对象倾斜众筹,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监测对象帮扶活动。

7.其他帮扶。鼓励各地创新帮扶手段,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防贫综合险、人身意外保险、农业产业保险等措施,及时化解各类风险。

8.加强舆情防控。做好脱贫攻坚正面宣传,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结合“学党史、用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正确认识看待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舆情防控联动机制,确保不出现负面舆情;推行信访舆情首问责任制严格涉贫信访件办结时限,提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畅通信访渠道,公开公布防止返贫致贫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六、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各村要把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台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川岩乡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乡长叶君山担任组长、洪斌担任副组长,陈建荣、荣添明、郭海亮、龙建设、李彩鲜、蒋娟、唐荣平、李美玲、唐津来、唐诗韵、刘祯、吴吉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唐诗韵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和培训工作。

2.扛牢政治责任。党委政府定期调度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研究解决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脱贫攻坚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各类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乡扶贫办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和部门预警信息开展核实比对,组织力量及时开展到户帮扶村两级定期开展走访摸排,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3.严格考核督查。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纳入全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和日常工作,同时不定期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导暗访。对村未安排专人负责动态监测、未每月进行数据更新、重点对象未安排帮扶责任人或帮扶不力的,在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中按比例扣分;对监测预警交办后,未限期整改到位的,进行通报;对出现返贫致贫的,将按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川岩乡人民政府

2021年4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数据局(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