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进东安 > 文化旅游 > 原创文学
分享到:
湘江印象
  • 2016-05-27 17:11
  • 来源: 东安县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 【字体:    
——从斗牛岭到羊角坪
    居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之首的湘江,是一条静谧的河流,也是一条热闹的河流。
    从广西灵川县海阳山发源,到兴安灵渠“湘漓分派”,南纳诸水,北注洞庭,其间萦山渡壑,穿林越野,纵惯湖南全境,湘江行程约千里之远。可以说,是渊远而流长了。它日夜奔流在华夏母亲的大地上,涛声滚滚,白浪连天,下洞庭,会长江,满载着沿岸人民的深情,满载着民族腾飞的希望……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是湖湘文化所孕育和激荡着的河流。
    湘江,进入湖南的第一个县份是永州东安县;
    湘江,进入东安县的第一个地址,在紫溪市镇渌埠头调元村;
    湘江,从调元村斗牛岭和对岸“分山界”峡江对峙而形成的“楚粤门户”间流入湖南大地——
“楚粤门户”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自永州城北八里处萍岛“放舟入湘口”,“去潇而专向湘”,行百里至东安县渌埠头调元渡口,放眼西南而望,看到“江南山一支自南奔而北向……江北山一支自北奔而南来,两山夹江凑而门立,遂分楚粤之界”。南岸的山就是斗牛岭,北岸的山叫“分山界”。两山夹江对峙,构成“楚粤门户” 的独特地貌景观,即是湘桂走廊上古楚与南粤的交界之地。
    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就是从这里开始流入湖南省内的。这里是湘江入湘的地方,是湘江入湘之源。我们站在这个“门户”前,极目向西,看到的即是广西的山水田土;顺流而东,田园水土则是湖湘大地。国务院勘定的界碑就戳在两省相交的斗牛岭突向大江的尖嘴上,成为一个标志,裁断了陆地上多年的争议。但是,河流却是一个整体,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在水上拉一道锁链来划分你我。水来处为广西全州,入处为湖南东安。具体哪一点为广西,哪一点为湖南,是绝难分清的。因而有关斗牛岭的传说,也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上游兆村的人形容斗牛岭,是一条黄牛和水牛的争斗。水牛虽然外形庞大,却难抵黄牛的气味怪异,不免挫身退入江水之中,露出败象。那前进的一面自然是象征着广西,退的则是湖南。隔山的调元村则绝不认同这种贬损自己的附会,他们传说斗牛岭是一条水牛在菏泽游牧,见岸上黄牛斗胆来犯,遂昂首嘶鸣,奋起拒其门外。这自然有着湖南人自褒的成分在里面,但地方人心对待家园土地的态度由此可见斑痕。说到底,任何地理都还是人心的地理,任何传说都还是人心的传说。湘江也就是在这样的地理与传说中,从行政划分的广西进入了湖南,即是所谓的湘江入湘了。
    我们顺水行舟,进入的是一条宽阔的长潭,是一泓幽静的深水。但“门户”前千米之内江水较浅,可见水下卵石与水藻。江岸左边的高坡上土厚地广,有良田千亩。村舍七零八落,其中张氏祖居大屋三正六横铺陈其间,历明清四百年岁月沧桑,依然根基牢固,风水长存。远远望去高墙耸立,屋宇绵亘,门庭宽阔,檐廊相衔,于宁静质朴之中透露出乡土栖居的无穷诗意。江岸右边的滩涂被远山环合,构成田洞,近水处泥沙铺张,天然为野浴佳境。住下百米又有小山石嘴突入江中,人称“鸬鹚嘴”,是一处有名的石景。再往下,过渡口二里,连接着大片竹树茂密的沙洲,叫做“下西洲”,也是一个古已有之的名字。当地人蝉联这两处地名景象为“鸬鹚下西洲”,并以此引出下句“大鱼赶小鱼”来。因为湘江入湘以后,滑行五里,即碰到了一处叫做湖口岭的石山,从这里开始拐弯向西北蛇行。石山脚下且自形成深潭,叫“大鱼潭”,又称“石冲湾”。徐霞客曾在这里泊舟过夜。当晚,“月明山旷,烟波渺然”,竟惹起霞客的“西湖南浦之思”。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带江水浩渺,烟霞万状,两岸风景美丽宜人,实为不可多得的江河胜景。而从大鱼塘向西南回望,斗牛岭与“分山界”夹江相峙, “门户”之像朦胧而清晰,实在玄妙得很。
“第一大湾”
    从石冲湾内的大鱼塘开始,湘江即转向西北蛇行。
    大鱼潭,是湘江入湘后第一处泓深无底的深渊,临江石岭的山跟被江水冲刷尽空,深邃幽暗,莫知深浅,就连是捕鱼能手——鸬鹚也难探其底。可以想见,其水下深宫为大鱼最好藏身之地,因以名之。江水在这里积蓄成渊以后,从容不迫泻滩而去。下行百米,即为母子洲。
    母子洲原本只是一个较大的沙洲,砂砾堆积,草根横生,据说洲渚之上曾经古木参天,沙棘遍地,可惜遭到人为破坏,遂成荒岛。后因江水冲洗,新沙淤积,旁边又生成了一个小洲,人们便取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叫做“母子洲”。母子洲边的浅濑之上,尤多栖息觅食的水禽,野鸭子和长脚鹭鸶最为常见。五、六月春深夏浅时节,常常成群起落,或是纤足高蹈,或是长翅轻掠,竟为一时难得景观。特别是雏鸟依母的情景,更是感人至深,倒是与双洲的名字相映成趣。
    往下,江水便进入了一个弧形的长潭,并慢慢地自西北而向北,向北,又向东北,最后完全向东拐弯流去。这一段流程大约有十里以远,沿岸有奇石数处,可以观赏。母子洲以下约二里,近岸浅水中有石梁形似燕子,人称“鸟崽石”;其下半里又有岸石巨硕丰隆,横陈如匣,覆盖若棺,人称“棺材石”,二者合称“鸟崽棺材石”,其谐音的读法是一句十分粗鄙的野语。它是简括渌埠头景观的四句打油诗的最末一句,听起来很有一些人生幻灭无可奈何的意思。
    棺材石之下里半行程有幽涧一脉淙淙入江,交汇处且为深潭,每当桃花水发时节,大鱼小鱼上窜入涧,亦为奇迹。人们联系上游的大鱼潭之景,合为“大鱼赶小鱼”的联句。这里已靠近渌埠头古船坞,江面宽阔,长潭如歌,水烟似梦,有着诗画般的境界,让人生烟霞之思。
    让江水放慢了脚步,积蓄,回流,形成长潭的石山叫尖峰岭,在渌埠头之下1里处。临江悬崖上曾有古沉香木两株,故名沉香崖。崖下深潭,曰沉香潭。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叫水底开莲花。说是沉香潭下是一块宝地,每年八月十五日,月明星稀之时,水下有莲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悄悄开放,有凌波仙子翩翩起舞。此情此景,若有人幸运得见,即为有福之人;若葬祖坟于莲花开处,其后人必非富即贵。据说,真有痴人曾沉母于潭底以求富贵。可见人性的幽暗,真是比深渊还深。
    湘江在这里“清江一曲”环抱着的一个沙洲,即是伍家湾村。伍姓人的村子。在江水和江岸翠竹青丛的环挠之中,美丽,沉静,恰若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向往的沙洲。沙洲上的土地适合种棉花、西瓜、水稻、柑橘,沙洲上的人们生活即便不宜用富裕一词来形容,则至少也是恬淡自适的。每户人家都备有乌篷八尺,木桨两枚。耕田种地之余,以下河捕鱼为乐。因为江水的滋润与哺育,无论男女皆面貌清奇,线条爽朗,心地纯净,待人接物总是保持着质朴善良的本性。就像门前的大江一样,有着广阔的怀抱和肚量。
    人们自然便把眼前的这一湾弧形的长潭就叫做伍家湾。从母子洲算起,至沉香潭结束,约有10里水路。江面宽阔,江水泓深,丰腴得就像是一个事事遂心的美妇人。那样一种状态,那样一种心境,只能感觉和意会,实在难以用言语说清楚。每年到了端午节,沿岸各村都早早将龙船升河,击鼓鸣炮,在这一条长潭里,挥桨相竟,使一泓沉静的河水变得浪花激溅,喜气洋洋。而沿岸那些当年得子的人家,也必担了“抬贺”在各个临时的码头等着龙船拢岸,向船上的水手馈赠香烟、肉棕、糖果等物。那意思是自己的小孩将来在这一条河水上长大,还得仰仗众人的关照、帮助。划龙船的人因为这种敬献而有了被看重的感觉,便更加起劲,把一叶长舟划得如飞一般在水上漂过。两岸看龙船的人也跟着大声喝彩,个个如痴如醉,把欢乐撒了满江满河……
    我们若站到高处,把这一处长潭和前面的石冲湾连成整体来看,即能得到一个“S”形大湾的印象了。因为它两次360度的大拐弯,因为它在湘江刚进入湖南境内便开始的拐弯,因为它深沉下撤的拐弯,因为它在弯曲的河谷中所冲刷出的洞天福地,我们称之为湘江“第一大湾”,或曰“湘江第一湾”。
“沉香夕照”
    能够看清“湘江第一湾”全景的地方除了铁弓岭,便是沉香崖上的尖峰岭。
    铁弓岭在渌埠头通往东安旧治紫溪市镇半路的山岙间,湘江的东北方。高出江湾500米以上,从那里西南而望,可以远眺斗牛岭与分山界夹江形成的“楚粤门户”景观,可以看到湖口岭一带诡怪离奇的峻岭形象,可以一路指点沿河而下的渌埠头各个村庄的容貌。往东可以清晰地看出兵书峡壮观气派的形状,可以看清沉香潭水底的山影,可以欣赏尖峰岭突起的石林世界。这里,也确实是一处观景的好去处,古人在山岙间修筑了一座接官凉亭,算是选了一个好角度。
    但是尖峰岭上的石观音却比铁弓岭有着更好的优势。因为它正好矗立在湘江之滨,为临江悬崖的深厚背景。不像铁弓岭离江面有着三、四里的路程,略起云雾即不能看清岭下的景致了。石观音却不一样,它位于沉香崖上,其下即为流传着“水底开莲花”的美丽传说故事的沉香潭和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美丽河湾伍家湾。这里有一座耸立的石柱,因为象形于菩萨,便被称作“石观音”,为好事之徒信奉。从唐宋时期起即有人在这里修建庵堂,称沉香庵,供奉菩萨,以至于香火日盛,名声远播,遂成登临览胜的绝好去处。庵堂曾屡建屡毁,以清乾隆四十八年修建的庵堂气势最为磅礴,有三正、四横,共计11座。前座是“关圣帝君殿”、中座是“大雄宝殿”、后座是“关帝殿”和七级宝塔。塔高三丈有余,同治八年所建。今房屋全毁,只剩宝塔。塔身碑石上刻有清代诗人郭青莲《观沉香庵》诗一首:“三十二年身觉悟,四百八十户圆通;白衣脱下无人识,明月莲花火里红”。此庵当年香火兴旺,招引永州、祁阳、新宁、邵阳以及广西全州等地善男信女前来拜佛求箴,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传为观音娘娘的生日,两省三州(市)数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更是盛极一时,被誉为湘南的“南岳”。
    我们站在沉香庵前的空地里,往西眺望“天设湖南第一峰”——舜皇山巍峨的身影,往南极目斗牛岭耸立的雄姿,往东远观兵书岭壮观的气象,以及鸟瞰渌埠头、伍家湾、湖口岭诸村平铺的山水田园,俯视脚下江流里往来的舟楫、穿梭的帆影,皆清晰如画,优美如诗。从渌埠头街面的青石板道上踟蹰而来的朝拜香客,如蚁牵线,络绎不绝。渌埠头古船坞里的船只更是桅杆林立,至晚则渔灯点点,烂若繁星,人们用“白天千人朝拜,晚上万盏明灯”的话来形容当时繁华的景象。
    明代著名诗人、大学士解缙在南谪途中,曾在此处歇息,并作《沉香潭山水歌》二首描述当地景色。其一曰:“溪山有逸趣,苍崖凌紫烟。远峰落天半,中有飞流泉”;一曰:“苍茫挂壁出林梢,邱园四顾居人少;夕阳往往见渔樵,古木阴阴乱啼鸟;望中峰高云锦张,如此溪山犹故乡;香潭倒影三峰落,白荻洲边二水长;碧梧翠竹连江岸,菊隈桂屿苍争乱;好景便宜白日游,年华每被青春换;寄语溪山如有情,氤氲佳气常钟灵;山中美酒置千斛,待我归来寻旧盟。”两首诗均对渌埠头沉香潭景观大加赞扬,且借融情入景,抒发了自己南谪以来第一次因山水而舒展的心怀,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渌埠头山水的美丽壮观与动人之处。难怪游遍祖国好山好水的大诗人都要感叹“如此溪山犹故乡”了。
沉香崖上立有方形石碑一块,上刻“沉香月影”四个浮雕楷书,象征着此地景观:“清风明月,银波荡漾;月影浮沉,蔚为壮观”;在另外一块崖石上又刻着“我心非石”的佛家隐语。其实,沉香崖观景以夏日傍晚时分为最佳。此时,夕阳西下,霞光万道,大江溶溶,远山隐隐,美丽异常。故曰“沉香夕照”。
“得到兵书开果盒”
    湘江从沉香潭泻下以后,滑行约五里,便到了兵书峡河段,当地人叫做白滩河。江南岸石岭称兵书岭,北岸为蒋家岭,两岭夹江而成大峡。
兵书岭临江悬崖,高百余米,上有坎凹处,堆叠着四枚黑色长方形石块,形状奇异,酷似四卷巨书置于悬崖上。清·道光《永州府志》载:“崖石上有兵书匣,峻峭不可攀跻。”传说兵书岭的兵书为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隐居湘江时所著,他带走一部,用以实践,即后世所谓《孙子兵法》,其余五卷置于兵书峡石台上。到战国时,孙武后人孙膑又取走一部,并加进自己的实践体会,即《孙膑兵法》。东汉时诸葛亮征战桂林、永州一带,曾取下下余四卷阅读,因此受益,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但诸葛亮为人谨慎,从不抄录,到离开东安时,又将兵书归还原处。至明代时,有蓝姓东安知县,因为人贪婪,被人称为“狼太爷”。此人曾盗取四卷兵书,深夜乘船溜走,准备进献朝廷,想得个进宝状元。船至洞庭湖时,他觉得安然无事,便打开兵书来看,正好读到“风可助兵”一句,骤然间狂风大作,翻江倒海,狼太爷便船毁人亡,葬身鱼腹。洞庭龙君视四部兵书为天机不可泄露,亲自沿江送回兵书峡,并把它们化为巨石,从此再无人搬动。明·解缙有诗赞曰:“百尺苍崖吼石麟,兵书匣在楚江滨;人心只是推诸葛,木石无神自有神”。
    兵书峡对面江北岸有圆石,形状若大鼓,称“果盒山”。传说果盒山内储有金银财宝、军士器械,只要取得兵书岭上的兵书,就能打开果盒山,得到里面的金银财宝和军士器械,然后杀伐征讨,即可取得江山。民间称“得到兵书开果盒,开得果盒做皇帝”。从这一传说里,我们可以看出,地方人心对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的无限向往。
    或许正是受这样一个传说的鼓励,渌埠地方在清王朝闹太平天国之际,出了一个天地会首领,叫朱洪音。他本是一个贫苦农民出身,年轻时做过木工,“颇习技击”,秘密加入了天地会组织。在清王朝忙于对付太平天国之际,于清咸丰二年(1852)与广西人胡有禄联袂在广西南宁举行武装起义,聚众万余,在广西灌阳建立“升平天国”,自称“镇南王”。后转战湘桂边境达五年之久,未成气候;又因旷日久战,给养不支,会众散去。朱潜于山谷之中,继续传教,并于同治十三年(1874)在耒阳再次策动起义,不幸落入敌手,遂从容就义。现在,对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的评价,在上升到最高点以后,正回落到一个更加科学的立场上来,有了一种客观、全新的认识;而对激荡于这股洪流之中的朱洪音领导的“升平天国”起义,我们当然也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历史观来看待。除去其反对阶级压迫的斗争性质以外,这样一种泥沙俱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努力,充其量不过是平头百姓对封建王权的舍命追逐而已。对于整个社会民主进程的推动,似乎毫无进步意义可言。
    因此,当我听了这个“得到兵书开果盒,开得果盒做皇帝”的传说故事以后,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渡两河三拢岸”
    从兵书峡往下,湘江在两岸连绵的青石岭陪伴之下,逐渐走向开阔。山脉也由青石岭逐渐过渡为低山丘陵,石门砥是这两种地形在北岸过渡的标志。石门砥上的山岭十分陡峭险峻,土地脊背异常。旧时,农民种的是天水田,十种九不收,往往无钱粮缴税。石门砥以东数里,始有生长树木的土山和较为开阔的田洞延伸。其过渡处有一堵断崖,巍然耸立在湘江之畔,崖壁高约十丈,表面平整光滑,可书写文字。崖下有一条崎岖小路蜿蜒,为江岸陆路通道。这一处崖壁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名字,叫“免粮崖”。传说三国时诸葛亮据桂林、永州,驻扎在紫溪,刘备前来探视,石门砥刘家一后生得知消息,事先用蜂蜜写了两句话在路旁石崖上,第二天刘备路过,见石壁上爬满蚂蚁,形状恰如一行文字,不禁脱口念出:“山高岭陡,免除皇粮”。这时,躲在一侧石缝里的后生赶紧跳出来,跪在刘备面前大声答道:“谢主隆恩”。刘备金口一开,自然不好收回。从此,这一带就不再需要交粮税了;后来推而广之,江南地区的旱土地一概免交粮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刘家后生,便将这块断崖叫做“刘家免粮崖”。
    免粮崖以下五里,有水仙宫伫于江岸,曾是江畔社塘村丁姓居民祭祖神庙,后逐渐演变为当地百姓祭祀湘江水神的所用,今存正屋三座,为清乾隆年间所建。传说庙前曾立有二尊大石狮,每尊重五、六百斤,是丁氏后人中一个绰号叫“铁锚儿”的大力士,在全州跟人打赌比武赢得,他用一根木棒两段船缆将石狮挑上船,运回社塘,立于祖庙前。威风一条长河达数百年之久,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今庙前临湘江河堤上孑遗古樟树二株,雷劈后复生,景致非常奇特。右边樟树的侧旁立有“南佛阿弥陀佛”石像一柱,据说极为灵验,往来之人多有朝拜。庙后一株,经雷劈火烧,中部完全虚空,却仍然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行船至此,不能不为它们的苍茫遒劲吸引眼球,并上岸触摸其古老的身躯,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古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再往下,便是到了紫水入汇湘江的地方了,叫大江口。发源于紫云山洋禾坪的紫水古称大阳川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流经东安大庙口、紫溪市、白牙市、井头圩等乡镇,于大江口乡大江口村汇入湘江,流程近百公里,落差一千伍佰多米,流域面积亦近千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三成有余,是对该县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河流之一。大江口地形及水文条件,同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武汉极为相似,故当地人称之为“小武汉”,曾为东安境内湘江四大码头之一。是官府盐运要道,各种货物在此交易,十分繁华;岸边有老街一条,青石板铺地,现仍有遗存;半岛上亦建有寺庙,已被毁。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一渡两河三拢岸”。相传清乾隆年间有甲、乙两秀才从东安到永州赶考,一路上吟诗对对子,很是惬意,他们以湘江沿岸的几处码头地名为题材,各出一联,缀成一对,叫做“大江口小江口是非只因多开口;渌埠头老埠头烦恼皆为强出头”, 倒是对得绝妙。而且,也有几分意思。但是甲秀才以大江口景象出了一联,却把乙秀才难住了。紫水在大江口入汇湘江,凡过往行人,只要乘坐一艘渡船,就可以在大江口街、塘坝街和枫木山村三处码头拢岸。甲秀才触景生情,吟出上联:“一渡两河三拢岸”;乙秀才听了竟瞠目结舌,答不上来。恰巧河边有 一个种菜的农民,听了甲秀才的上联,大声答道:“七葱八蒜九苕头”,惹得过渡的人哄然大笑,把个乙秀才羞得成了红脸关公。这付上联直到现在,仍没有人对出一句贴切的下联。但是,“一渡两河三拢岸”却成了大江口水文地形最为准确精当的描绘。
    石期市湘江电站大坝修建后,湘江水位抬高,紫水入汇湘江的口岸地段水位亦随之抬高,这里已成为停泊船只的天然良港。
“春江对驿门”
    明代严嵩在进士及第后做翰林院编修官期间,曾有一次溯湘江南行的漫游。这时,距他担任武英殿大学入阁专揽朝政成为一代权奸,还有二十多年时间,可以说还是一个清修的知识分子,还保持着相对纯净的天性,吟风弄月,所作诗词歌赋格调还算不错。在经过湘江石期驿时他写了一首《石期驿送本李明府》的诗:“清苦东安令,必期得共论。官者铜绶贵,贫异布袍温。野树依峦峰,春江对驿门。天涯一携手,风雨送离樽。”于倾诉离愁别恨之际,带出了石期驿附近的山光水色和风土人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其中的“野树依峦峰,春江对驿门”两句更是鲜活生动,历历在目。
    湘江从斗牛岭与“分山界”夹江形成的“门户”间进入湖南,流到石期驿(今石期市),已有近五十里流程了,再行五十里,即要在永州芝山城北八里处的萍岛汇合她的第一条大支流——潇水,合称“潇湘”。在石期驿,她也接纳了一条小支流,叫“石溪”,并于两水交汇处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形成了“春江对驿门”的美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对此情景进行了很好的描述:“由挂榜下舟转南,行二十里,上西流滩。又十里,石溪驿(石期驿),已属东安矣。有东江自南而北,注于湘,市廛夹东江之两岸,有大石梁跨其口,名曰复成桥,其水发源于零陵南界,船由桥下南入十五里,为零陵界。又二十五里,为东江桥(东湘桥)。其上有小河三支,通筏而已。按《志》:“永水出永山,在永西南九十里,北入湘。”即此水无疑也。石溪驿为零陵、东安分界。石溪,考本地碑文曰石期;东江,土人又谓之洪江,皆音相溷也。石期之左,有山突兀,崖下插江中,有隙北向,如重门悬峡。山之后顶为狮子洞,洞门东南向,不甚高敞。穿石窟而下一里,可透出临江门峡,惜时方水溢,其临江处既没浸中,而洞须秉炬入。先,余乘舟人泊饭市肉,一里扳山椒而上,徘徊洞门,恐舟人不余待,余亦不能待炬入洞,急返舟中。适顾仆亦市鱼鸭入舟,遂带雨行。又五里,泊于白沙洲。其对崖有石壁临江,黄白灿然满壁,崖北山巅,又起一崖。西北向有庵倚之,正与余泊舟对,雨中望之神飞,恨隔江不能往也。”这一段文字让我们明白了今“石期市”之名是从明代邮驿——石溪驿一名演变而来,也清楚了石溪就是作为永州命名理由的“永水出永山”中的“永水”。至于狮子岩,清光绪《永州府志》载:“驿路所经,有三洞,第一洞有石如磐,第二洞有石如碓,第三洞有穴如月,皆异境也,古有朱陵寺,宋谪相寇准有诗”。寇诗全文如下:“寺在猿啼外,门开古洞俟。山深微有径,树老半无枝。望远云常瞑,淡空日易移。恐归金鸟去,还失白莲期。”其旨意还在通过对地方风物的描绘,以融情入景,抒发胸中的一缕感慨。
    清乾隆十三年(1748),县人又在石溪驿湘江船坞东侧河畔的一块巨石之上,修建了一座七级浮屠,用以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塔高24米,基座宽10米。塔外砌青料石,内砌青烧砖,七层八面,每层上方砌有出檐和斗拱。下层正面有一小门洞,人能爬出,其余各层内砌实,人不能登顶。每层每面均有四个小券门装饰。让“春江对驿门”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人文标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勤劳、勇敢、智慧的东安人民在古石溪驿上游的羊角坪截湘江而修筑电站大坝,建造了湘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亿度,集灌溉、发电、航运于一身,被誉为湘江明珠。从羊角坪到白滩河河段水位上升,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库容达1820万立方米,平均水面宽度381米,坝水位117.2米,江水最深为18米,沙滩水深为1.5米,枯水期间也能保持坝水位116米以上,水深最大季差只有0.5米左右。整个河段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水量稳定,水面宽阔,水质较好;再加上水面小气候效应,使库区气温趋于温和,具有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特点。
    如此得天独厚,“春江”、“驿门”景象,亦为之更新。让漫游者,不再有“清苦东安令”之叹!
相关政策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