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进东安 > 历史沿革
分享到:
历史沿革
  • 2025-04-17 09:06
  • 来源: 东安县志
  • 发布机构:
  • 【字体: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零陵郡始设应阳县,县治设芦洪市,以地处应水(芦洪江)以北而得名。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应阳县改称应阳男国。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因王猛伐齐有功封为子爵.改称应阳国。

陈至德四年(586)王猛擒马靖有功,晋爵为公.改称应阳公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陈国亡,应阳公国被废,与泉陵、祁阳、永昌合并为零陵县。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在今紫溪市立东安场。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为东安县县治设紫溪市,范围与晋设应阳县略有不同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全县划分8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东安县辖仁厚、仁智仁爱、宣上、宣中、恭中、恭下、清上、清中、清下三乡。

民国初期,东安县改十乡为八乡,乡下设78 段民国中期,改八乡为八区,区下设78 段民国三十六年,全县划分为三河、仁智、恭安仁寿、南应、三水紫溪市、北应等八乡,下辖102保1510甲,民国36年(1947)3月,县治迁至白牙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设4区,第一区辖仁寿乡、紫溪市乡,第二区辖三河乡第三区辖恭安乡、仁智乡,第四区辖南应乡、北乡、三水乡

1950年设7区4镇77乡。1952年设10区4镇181乡。1955年将原10区改以地名称谓,依次为白牙市区大庙口区、紫溪市区、狮子铺区石期市区井头圩区鹿马桥区、芦洪市区伍家桥区、花桥区。1956年撤区并乡1镇(白牙市)29乡(茶坝头、大庙口、塘复、白沙紫溪市林家狮子铺、荷池、石期市大江口台凡市凡龙圩、并头圩、川岩山口铺端桥铺、鹿马桥沙子铺芦洪市、竹木町、伍家桥新圩中田、花桥、南镇、大水、大盛)1957年增设3镇(芦洪市、紫溪市、石期市)

1958年设1镇(白牙市)18个人民公社(灯塔、紫云、金星、曙光、火箭、高峰、东风、湘江、超英、跃进、卫星、上游、东方红、红星、超美、星火、红旗、幸福)。

1961年设7区(花桥芦洪市、鹿马桥、井头圩、石期市、紫溪市、大庙口)34个公社(大庙口、紫云、塘复、白沙、紫溪市、渌埠头、高峰都塘、水岭茶源、城关、石期市、狮子铺、台市、大江口、头圩、凡龙圩、荷池、山口铺、川岩、鹿马桥、金江、端桥铺、竹木町、西江桥芦洪市、伍家桥、新圩、中田、花桥、南镇、大水易江大盛)。1963年增设2镇(白牙市、紫溪市)。1983年又增设2镇(芦洪市、石期市)。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7区(大庙口、紫溪市、石期市、井头圩、鹿马桥,芦洪市、花桥)2场(大庙口林场、黄泥洞林场)9镇(白牙市、溪市、芦洪市、石期市、井头圩、大庙口、大盛桥、端桥铺、鹿马桥)24乡(花桥、大水、南镇易江、中田、新圩、伍家桥、金江、西江桥、竹木町、川岩、山口铺、凡龙圩、荷池、大江口台凡市、狮子铺、水岭、茶源、渌埠头、高峰、紫云、塘复、白沙)。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设1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大庙口林场合署办公)1场(黄泥洞林场)3乡(水岭、川岩、大江口)13镇(大庙口、紫溪市、白牙市、井头圩、石期市、横塘端桥铺、鹿马桥、芦洪市、新圩江、花桥、大盛南桥),全县共有12个工区、462个行政村、4500个村民小组、33个居民委员会。2004年,两个林场共设14个工区16个乡(镇)共设489个行政村,4788个村民小组(行政村不包括公园和林场)城镇所在地共设35个居民委员会214个居民小组。全县共有3310个自然村


相关政策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数据局(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湖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