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奔涌拥军情,红土长燃爱民心。今年以来,湖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推动全省双拥工作创新发展,15个市县荣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32载守护英灵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护陵员石进华入选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之花”,深植三湘大地血脉,开遍军地枝头。
时时可感:后方无忧,前线无畏
退役激励现役,稳固后方就是提振前线士气。
暑假期间,隆回九中“兵教师”钟科文忙着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他告诉记者:“没有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我不可能这么快重返讲台。”
今年3月光荣退役的他,得益于“一站式”复工复职服务,仅用5天便重执教鞭。“从入伍时的停薪留职到退役后的‘无缝对接’,我真切感受到‘参军光荣’不是一句空话。”钟科文感慨。
钟科文的经历是湖南用心用情服务退役军人的缩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扎实推进21个“为老兵办实事”项目,办结服务事项1203件,助力近5000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1107名优秀退役军人扎根基层公务员、教师、公安辅警等岗位,发放创业贷款7497万元,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铺路搭台。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广大退役军人以多种方式走上新“战位”,继续发光发热。
“后方”紧系“前线”。3月,道县军嫂卿女士的随调需求,通过“绿色通道”迅速解决。“没想到那么快!”她的惊喜是湖南“后方无忧,前线无畏”保障理念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全省妥善安置251名随军家属,为官兵解决医疗救助、困难帮扶等难题1101个,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711人次。
来自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尊崇关爱,化为官兵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今年以来,全省现役官兵立功受奖达1.8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
处处可见:危急时刻那抹安心的“迷彩绿”
人民的安危,永远是子弟兵最大的牵挂;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冲锋的号角。
今年汛期,吉首市矮寨镇大兴社区洪水肆虐,村民石二妹与3个孩子被救上冲锋舟时说:“我们不害怕,我们知道你们会来。”慈利县零溪村13组因特大暴雨成“孤岛”,官兵民兵连夜架设生命通道,3小时转移100余名群众。村民张一品在安置点由衷感叹:“穿迷彩服的就是让人安心。”
这抹令人心安的“迷彩绿”,总在最需要时闪耀。而洪江市雪峰镇母溪村的一面锦旗,无声诉说着市人武部及驻村工作队两年倾力帮扶的鱼水深情。
近年来,驻湘部队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省军区牵头组织部队参与乡村振兴,以旅游帮销助农增收;国防科技大学聚焦尖端领域,推动大批创新成果转化,有力促进创新型湖南建设;武警湖南总队连续28年援建“八一爱民”学校,广受赞誉……
视驻地为故乡,待人民如亲人。驻湘官兵勇当抢险救灾“急先锋”、平安创建“排头兵”、乡村振兴“生力军”,处处彰显军民同心的大爱与担当。
人人可为:尊崇之光汇聚磅礴力量
尊崇军人绝非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行动。
今年6月,衡南县岐山镇联合中心小学学生写的56封慰问信,跨越4000多公里,抵达新疆塔城军分区某边防团新兵连。满载敬意和牵挂的信件让新兵们心潮澎湃,提笔回信:“祖国的边疆不只有风沙和荒漠,还有美丽的草原和雪山。好好学习,我在边疆等你!”
在湖南,尊崇具象为“军人优先”的标识与触手可及的优待:全省14个市州城区公交、地铁、磁悬浮面向全国现役军人及持优待证人员免费,135家A级景区实行优惠减免等政策惠及现役军人家属。
当尊崇成为习惯,拥军就有了最深厚的土壤。全省2300余家企业、4900余家门店加入拥军行列,提供涵盖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优待服务9900余项。社会各界从“被感动”到“去行动”,春风化雨般的暖心举措,让双拥成为人人可及、人人可为的共同事业,汇聚成军民团结实干的磅礴伟力。
(文/马如兰 刘雄 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