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及解读 > 发展规划
分享到:
东安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25-05-07 09:52
  • 来源: 统计局
  • 发布机构:东安县人民政府
  • 【字体:    

东安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安县统计局

2025年3月18日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牢牢把握六大战略支点,深入实施五五一发展思路,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全县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5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581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65401万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1929万元,增长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966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22.34:32.35:45.3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18%、-12.07%、83.88%,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0.3、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6%。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532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549751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86806万元,增长7.0%;牧业产值280320万元,下降0.2%;渔业产值63854万元,增长7.5%;服务业产值44595万元,增长11.3%。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3346万元,增长3.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1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44%,总产量37.95万吨,比上年增长0.64%;蔬菜种植面积25.16千公顷,增长1.15%,产量84.86万吨,增长4.23%;油料种植面积10.63千公顷,增长1.93%,产量2.19万吨,增长4.97%;烤烟种植面积1.46千公顷,下降13.39%,产量2250吨,下降8.35%。

全年出栏生猪59.08万头,下降2.23%,猪肉产量4.46万吨,增长0.45%;出栏牛1.94万头,增长3.74%;出栏羊9.48万头,下降12.38%。家禽出栏786.49万羽,下降25.88%,产量1.19万吨,下降27.44%;禽蛋产量2.09万吨,增长20.11%;水产品产量2.77万吨,增长7.55%。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80处,投入资金5237.5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52491立方米。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60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3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1个,家庭农场2027个;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3.5万千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9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区8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22个。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60.13公顷。

新增蓄水能力44万方。建设高标准农田积4.88万亩。改(新)

建农村户用厕所464个。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9.29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58132万元,比上年下降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0.8%。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7%,制造业下降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77%。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产品中,大米6.22万吨,比上年下降3.0%;石灰石200.64万吨,增长52.1%;水泥271.08万吨,下降13.9%;硅酸盐水泥熟料19.56万吨,下降54.2%;铁合金2.20万吨,下降32.1%;十种有色金属2.21万吨,下降6.1%;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4.75万台,增长6.2%;发电量718136.75万千瓦时,下降0.2%。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27.2亿元,比上年下降0.49%;实现利润5.42亿元,下降2.87%;工业产品销售率95.37%,上升4.7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9.02%,上升3.7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6.3%。资质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30亿元,下降2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1.89万平方米,下降9.3%,其中,新开工面积292.07万平方米,下降2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3.34万平方米,下降7.6%。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2363万元,比上年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8920万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7170万元,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87211万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163563万元,下降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9932万元,增长1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46665万元,增长12.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9%,利润总额增长12.9%。

全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21038.0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3%。货物周转量9966.75万吨公里,下降6.8%。其中,公路周转量8872.97万吨公里,下降7.5%;水运周转量1093.78万吨公里,下降1.3%。旅客周转量11071.35万人公里,下降4.0%。其中,公路周转量11071.28万人公里,下降4.0%;水运周转量0.064万人公里,增长25.8%。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60.89万吨,货物到达量25.97万吨;客运量96.0万人,旅客周转量2.0万人公里。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55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2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38131辆,本年新注册小型汽车903辆,新增私人汽车1877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087.65万元,比上年下降1.7%。电信业务总量32291.95万元,增长7.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84

户,下降3.0%;移动电话用户380210户,增长3.6%。年末互联

网宽带用户136339户,增长5.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5.2%,民间投资下降3.7%。分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下降11.5%,民生工程投资增长33.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8.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5.1%,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30.1%;第二产业下降11.4%;第三产业增长7.6%。

全年施工项目209个,比上年增长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4个,下降22.3%。本年投产项目120个,增长53.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8.6%。商品房销售面积17.31万平方米,下降4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31万平方米,下降45.8%。商品房销售额63779万元,下降46.1%。其中,住宅销售额63779万元,下降45.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893万元,比上年增长6.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8837万元,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056万元,增长6.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539004万元,增长6.1%;餐饮消费额123889万元,增长8.3%。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55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7.2%,饮料、烟酒类增长9.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3%,日用品类增长26.2%,五金、电料类增长5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4.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9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5%,中西药品类下降38.3%,汽车类下降50.3%。

全年进出口总额30121万元,比上年下降81.7%。其中,出口29721万元,下降81.8%;进口400万元,下降33.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5万美元,下降25%。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626028万元,增长0.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811万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75201万元,下降12.7%;非税收入47610万元,增长3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2289万元,下降2.1%。其中,教育支出101853万元,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526万元,增长0.3%;农林水支出66834万元,下降4.7%;卫生健康支出41085万元,下降27.4%;城乡社区支出14408万元,下降26.3%;住房保障支出15482万元,增长19.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7.03亿元,增长9.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6.03亿元,增长1.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5.19亿元,增长6.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7.61亿元,增长2.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97.57亿元,增长11.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694人,普通高中毕业生3233人,初中学校毕业生7548人,普通小学毕业生7198人。在园幼儿105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5%。各类民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609人。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400个。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751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82.5万元,资助中职学生825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889.3万元,资助中职学生7411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52.4万元。

全年举办普及性培训班276期,开展专业性技术培训班12期,培养科技示范户365户。引进推广新优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78项,开发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新产品7项,登记科技成果34项。签订技术合同18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9700万元。专利申请量168件。专利授权量1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件,工矿企业授权量14件。

年末有检验检测机构8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特种设备数量1534台。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8%。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56台。累计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张,食品生产许可证39张。

九、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室)302个,档案馆1个,文物管理机构2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8122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

全县国内游客68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旅游总收入685800万元,增长10.5%。全县旅游等级区(点)4家,其中4A级及以上1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10个,其中县级医院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1个,村卫生室361个。卫生技术人员3732人。医院实有床位3608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1333张。

全县共有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63个,游泳池馆(游泳跳水场馆)4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7个。举办各类比赛62项次。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3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6个。在国家级体育比赛中获得29枚奖牌,其中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省级体育比赛中获得15枚奖牌,其中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5枚。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26枚奖牌,其中金牌16枚、银牌6枚、铜牌4枚。

十、人口、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26.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09%,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17574户,户籍总人口620034人,其中男性人口327134人、女性人口292900人。全年共出生3339人,出生率5.38‰;死亡人口2651人,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长率1.11‰。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43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12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7元,增长5.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1.88缩小为1.86。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92元,比上年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50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88元,增长4.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7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8%。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475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人数33846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230人。其中,参保职工2681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4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0665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6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3602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284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6933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7239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983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20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11.20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204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764.74万元。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627张,收养人数492人。其中,养老机构床位627张,养老机构服务人数492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1个。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1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5个。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207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79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209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已发现矿种2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1种,水气矿产1种。财政出资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个。

全县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为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97.3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耕地面积38859.61公顷,基本农田35673.33公顷,批准建设用地63.55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3472.5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333.3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含油茶造林)1467.6公顷,活立木蓄积489.6万立方米。

全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5.6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2%,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合计135.68万吨标准煤,原煤292.15万吨。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0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1

人,下降11.3%。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县城管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县林业局;自然资源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中铁南宁局;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通讯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工局;专利、质量检测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旅广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民政服务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水利工程数据来自县水利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东安分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

相关政策
Document
友情链接

主办: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安县数据局(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东安县车站路133号  邮编:4259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0746-4239377(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箱: dadzzw@163.com  湘ICP备16008386号
湘公网安备431122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4311220001

  • 监督一点通
  • 三湘e监督
  • 湖南省政府网